沙洲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沙洲鎮位於南城縣東北端,地處南城縣、金谿縣、資溪縣三縣交界地帶,東鄰資溪高田、南與南城潯溪、徐家接壤,西靠南城徐家,北與資溪高田、金溪左坊相連。屬金南特區,著名的黃獅戰役曾在這裡打響。全鎮國土面積99.13平方公里,是丘陵地區。轄沙洲居委會,沙洲、珀玕、余家墩、黃獅、水口、曾家、臨坊、鄧坊等8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塘家。[1]
中文名稱: 沙洲鎮
外文名稱: Shazhou Town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下轄地區: 沙洲居委會,沙洲村等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塘家
電話區號: 0794
郵政區碼: 344708
地理位置:南城縣東北端
面 積: 99.13平方公里
人 口: 13987人(2017年)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火車站: 南城站
車牌代碼: 贛F
民 系:江右民系
代 碼: 361021105
目錄
歷史沿革
沙洲原名珀玕,唐天祐元年(904年),由鄱陽白干遷此,仍用原名白干,逐漸演變為珀玕;後因地名志改革,為區別東鄉縣珀玕公社,而改名為沙洲。解放前夕屬六區,建國初期屬五區,1958年屬徐家公社,1961年從徐家公社劃出成立珀玕公社,1968年和徐家、潯溪公社合併稱紅旗公社,1970年從中劃出恢復原稱。1983年改名沙洲公社,次年設鄉。1994年鄉改鎮。
行政區劃
轄沙洲居委會、沙洲村、珀玕村、余家墩村、黃獅村、水口村、曾家村、臨坊村、鄧坊村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60個自然村,81個村小組,常住人口13987人(2017年) 。鎮政府駐沙洲村塘家墩,距縣城33公里。
人口面積
常住人口13987人(2017年),人口出生率7.49‰。轄區總面積99.1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73人。
自然地理
沙洲鎮屬丘陵地區,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夏季多雨。多年平均氣溫18.5℃,年降水在2000mm至2300mm之間。 耕地面積2.7萬畝,山地面積10.7萬畝,其中有林面積9.7萬畝。農業以種植水稻、特色農業為主,90年代以後,全鎮不斷加大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農業格局,農業合作社7家,其中市級企業1家,種植南豐蜜桔種植面積400畝;煙葉種植面積200畝;大棚蔬菜種植面積120畝,生豬年存欄1.5萬頭,家禽存籠23萬羽。境內小(一)型水庫2座、小(二)型水庫4座,江臨系列溝渠、電站引水渠、鄧坊提灌站等水利設施均運轉良好。
交通
沙洲鎮境內206國道和316國道交江穿境而過,鄉村公路建設走在全縣的前列,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路,交通狀況十分便利。水利資源、電力資源相當充足。通訊非常方便,電話裝機容量達1000多門,移動、聯通網絡信號基本覆蓋全鎮。
經濟發展
沙洲鎮可利用土地面積12.9萬畝,其中耕地面積2.2萬畝,山地面積10.7萬畝,其中有林面積9.7萬畝.至2005年底,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5922萬元,財政收入達289.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62元.2004年度,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5922萬元,財政收入達250.5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312元。2007年度,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7942萬元,財政收入達9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11元。第一、落實惠農政策,實現農民增收目標。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一系列惠農政策,實現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良好局面,糧食播種面積36718畝,比上去增長60%,糧食總產量16770噸。全面落實「兩減免三補貼」政策,降低農業稅率3個百分點,共減輕農民負擔58.05萬元,人均負擔降低46.8元。發放對農民種糧直接補貼和良種補貼共59.05萬元,人均增收受惠47.6元。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畜牧水產方面,重點抓好了生豬、家禽產業的發展及名優魚的推廣。林業方面,完成退耕還林面積2739.2畝,完成荒山造林及大亞苗木基地建設5000畝。積極爭取農業開發資金20萬元,大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全面維修了江家排水渠,並對萬年水庫、水口水陂、鄧坊堤灌站進行了維修改造。大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全年向輸送務工勞力2500人,實現非農收入500萬元。第二、加大建管力度,鎮村面貌煥然一新。年初確定的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2004年新修水口村、余家墩村、鄧坊村、沙洲村至中學水泥路共18公里,投資總額達400多萬元,水口村實現組組通水泥路。投資40萬元對中學危房進行了全面改造,翻新教學樓2幢,興建廁所1幢及300米圍牆、花圃、宣傳長廊、操場,校園面貌煥然一新。同時抓好了百強文化站建設。水利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余家墩村太坪頭2.5公里引水工程、鄧坊堤灌站建設成投入使用,江家排渠系、水口、珀干、沙洲蒼陂得到進一步維修加固。集鎮管理進一步加強,集鎮「髒、亂、差」現象得到較大改觀,占道經營、占道修車和車輛亂停亂放的現象得到有效遏制。集鎮區域自來水入戶進度加快,水口移動網絡基站建成。第三、突出發展重點,工業經濟活力增大。一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資,壯大工業規模。全年通過各種渠道引進黃獅渡礦業有限公司、雅柏針織服裝廠、中南機制炭有限公司等外商企業10餘家,其中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1家,投資500萬元以上的企業3家,實際進資3317萬元,占縣下達任務的271%,創利稅91萬元,解決農業富餘勞力1000多人。二是依託資源優勢,做大做強了建材、木竹加工、小水電等產業,加大企業投入。三是加強了對本鎮原有工業企業的規範管理,加大管理力度,改善管理方式,推行租賃、轉制等形式,挖掘了企業潛力。第四、繁榮第三產業,鎮域經濟實力壯大。堅持把發展第三產業放在突出的位置,切實加快「富民興鎮」的步伐。利用三縣交界的地理優勢,全鎮鄉村市場繁榮活躍,珀干、黃獅兩大貿易市場商貿活動頻繁。汽車運輸業加快發展,成立了南城縣安順達物流有限公司,發展車輛50輛以上,對南城縣鴻運聯營車隊進行了整頓重組,使之逐步走上了正軌。與此同時,通過優化發展環境,促進了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一批客商投資企業在本鎮獲得了較好的發展,同時本鎮以木竹加工、糧食加工為主的非公有制企業發展迅速。抓好了個私三產業的發展,全鎮個體戶達295家,新增私營企業4家,總量達28家。第五、強化財稅征管,財政工作運轉正常。一是強化財源培植,重點培植農業基礎財源、工業主體財源、三產新興財源,突出抓好了以汽車運輸為主的三產服務行業。二是強化財稅徵收。加強財稅徵收力度,實行依法徵收,規範經營,嚴厲打擊了各種偷逃漏稅行為,重新核定了木竹加工企業及糧食加工企業稅收,抓好了三統辦生豬稅及其他零星稅的規範徵收。三是強化財務管理。結合本鎮實際,強化節支,規範管理。嚴格票據管理和收支「兩條線」、一支筆審批制度。嚴格預算約束,把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確保了教師幹部工資按時足額發放,確保了機關正常運轉,確保了支農、教育、公共衛生、維護穩定等必需的經費。全面推行了村級財務代理制度,實行村帳民審鎮管理。2004年我鎮財稅工作運行穩中有進,各村8月30日前完成農業稅任務,鎮裡提前3個月完成縣裡下達的各項財稅任務。2004年我鎮財稅任務190萬元(其中財政64萬元、地稅90萬元、國稅36萬元),實際完成數量達250.51萬元,占任務數的132%(其中財政65.83萬元,占103%,地稅132.5萬元,占147%,國稅52.16萬元,占145%),我鎮因此獲得了2004年度全縣財稅工作第一名的榮譽稱號。
農業
沙洲鎮是一個農業鄉鎮,是南城縣的主要產糧區之一,以種植糧食為主,2005年糧食總產量達1.9萬噸.經濟作物主要有西瓜、商品蔬菜、麻姑雪棗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境內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4座及江臨系列溝渠等水利設施均運轉良好。
工業
至2005年底。全鎮共引進外商投資企業10餘家,分別是華佳塑業有限公司、黃獅礦業有限公司、雅柏針織廠、中南炭業有限公司、碧綠木業工藝品有限公司、華欣木製品有限公司、水口電站、蛟香廠、松脂廠、安順達物流有限公司等,其中投資額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2家,投資額500—1000萬元6家,累計實現國稅收入160多萬元,地稅收入40多萬元,解決農村富餘勞力500餘人。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良好。發揮三縣交界優勢,集鎮商品交易量較大,集貿經濟比較繁榮,擁有一批以木材加工、糧食加工為主的私營企業,注重發展飲食住宿、小商品批發、汽車運輸修理等三產服務行業,截止2005年底,全鎮個體工商戶200多戶,從業人員500多人,私營企業30多家,從業人員600餘人。
社會事業
新農村建設順利推進。抓好了4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6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各項建設達到了「三清六改」要求。水口村下街灣拆除空心房8000平方米,新建房屋76幢,切實抓好了環村水泥路建設,自來水入戶率達100%;鄧坊村竹源興修下水溝1200米,建衛生廁30座,48戶全部通了自來水,安裝路燈14盞,修建通戶水泥路面1060米,回填垃圾塘1口;沙洲村塘家墩拆除空心房26幢、豬欄、廁所面積共4000平方米,新建房屋10幢,自來水已安裝到戶,修好3條下水道3000米,鋪好2條水泥路2600米,艾家自然村拆除舊房3000平方米。結合新農村建設,我鎮認真開展鎮容鎮貌環境整治工作,安裝路燈27盞,消除了「三亂」現象,集鎮進一步亮化,美化,綠化,居民文教衛生得到長足發展。現有中心小學1所,村完小4所,教學點2所,在校學生1320人,黃獅村小學、臨坊希望小學、水口小學、余家墩小學為新建學校。擁有中學1所,現有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95人,教職員工34人。現有衛生院1家,村級衛生所8家,沙洲鎮衛生院興建於1998年,現有工作人員21名。醫院配備B超、300毫安X光機、半自動生化儀、洗胃機、心電圖機、新生兒搶救床、牙床、產床和手術台等設備,能開展常見急救、計劃生育四大手術、婦產和下腹部手術等。農村合作醫療得到推進。計劃生育工作成效明顯。以穩定低生育水平為中心,做到「四上門、四到位」,重點抓生育、節育,提倡優質服務,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建立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機制,設立陽光基金,計劃生育工作水平進一步提高,計劃生育率達到94.41%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89‰。全鎮社會治安秩序穩定,積極開展創建「平安沙洲」活動,進一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遵紀守法和移風易俗風氣已經形成,高度重視安全生產、森林防火、信訪工作。精神文明建設深入人心,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文教衛生得到長足發展。現有小學7所,在校學生1140人,中學1所,在校430人,共有教職工120餘人。近年來,加大了教育投入,對學校舍進行了全面改造,特別是中學改造投資達40餘萬元,學校面貌煥然一新。現有衛生院1家,村級衛生所8家,農村合作醫療得到推進。有線電視實現與縣城聯網。
名勝古蹟
水口
沙洲鎮東南10華里。【梅氏宗譜】明正統年間,梅雲財從左坊(金溪)遷此,村落雙溪匯口處,故名。土地革命時期(1933年),金南特區於此成立,金南縣蘇維埃政府設村內羅家大屋(已拆)。【道光南城縣誌】七十二都水口亦有縣下、縣背、後城、西門、城隍廟等地名,亦或系舊縣址。(均無處可尋)
珀玕
沙洲鎮以東12華里。明史載,此村為明代福建農民起義領袖鄧茂七原籍。
艾家
位於沙洲村委以北2華里。明洪武年間,艾氏由東鄉遷此,曾稱艾家邊。明畫官黃贊夫婦合葬墓在該村過禾山,為縣保護文物。(均無處可尋)
長源
位於沙洲境鄧坊村以東3華里。明弘治年間,李氏由福建遷此。1933年1月8日,紅白兩軍於此交戰,即第四次反圍剿長源廟之戰,紅1方面軍5軍團14軍軍長趙博生在戰鬥中犧牲。
金溪戰役
黃獅渡(原屬金溪)大捷和長源廟阻擊戰是金溪戰役的一部分。
黃獅渡大捷
國民黨在第三次「圍剿」失敗後,又於1932年夏,收集50萬人向中央蘇區進行第四次「圍剿」。紅一方面在朱德、周恩來和王稼祥的率領下,為了粉碎國民黨軍隊對中央蘇區的第四次「圍剿」,打通中央蘇區與贛東北蘇區的聯繫,決定再度北進。黃獅渡是一個丘陵地帶,因地勢險峻構成了一個重要的軍事據點。1932年12月31日,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發布黃獅渡戰鬥命令。1933年元旦,中央紅軍1、3、5軍團共計3萬餘人,從黎川、資溪等地出發進入金谿縣境。隨同朱德、周恩來、王稼祥到金溪的還有1軍團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3軍團軍團長彭德懷,5軍團政委蕭勁光等。1月4日,紅軍在黃獅渡與敵人展開激戰,至5日下午六時,擊斃敵軍1000多人,俘虜敵軍官兵3000多人,並占領了金谿縣城。1月8日凌晨4時,紅軍又與敵人在金溪崇嶺短兵相接,紅軍傷亡較大。在關鍵時刻,軍團首長親臨前沿陣地,上午11時,紅軍拿下了崇嶺主峰。1月8日下午1時,敵軍為了挽救敗局,由滸灣增兵兩個團,在長崗埠、棗樹一帶會合潰退之部隊,據守大仙嶺有利地形,構築工事準備反撲。下午3時,紅軍大仙嶺總攻開始,至9日凌晨,金溪戰役全部結束。是役,紅軍共殲敵2000多人,俘敵4000餘人,擊潰敵軍3個多師,繳槍4000多支。黃獅渡大捷,打亂了國民黨軍隊的進攻部署,擴大了閩浙贛蘇區,為粉碎敵人的第四次「圍剿」提供了有利條件。
視頻
沙洲鎮 黨建+領創產業為脫貧攻堅闖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