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善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法善院》是宋末元初文學家戴表元的作品之一。戴表元是由宋入元的江南文士,他經歷了這一時期社會的動盪和變革,嚮往隱居生活,以「文章大家」而著稱,與很多隱士一樣,戴表元退居于田園之中,遠離塵世的喧囂,寫下了不少優秀的詩篇。
“ |
野火煙雲窟,春溪風日朝。 花遲年有閏,樹密地無徭。 山鼓通荒戍,庭碑認往朝。 客言僧可隱,勝似隱農樵。 |
” |
— [南宋]戴表元 |
代表作品
戴表元的代表作主要有:《趙君理約同途不至》、《秋蟲嘆》、《贈上饒道雲仲》[1]、《游陽明一洞天呈王理得諸君》、《東門行二首》、《以家事付諸兒惟不得姑蘇陸氏女子消息》、《梨洲寺》、《山苕行》、《書嘆七首》、《贈屋西小陳秀才》。
詩學思想
宋末元初,是一個政治上劇烈交替的時代,這一時期的詩學思想也隨着社會變革發生變化:一方面表現為對宋一代詩學思想的反思和總結,力矯南宋流弊,倡導「宗唐得古」的復古主張;另一方面,在此基礎上進行更為成熟完善的建構,對元明時期的詩學思想有着導夫先路的意義。
戴表元的理論見解與這一思潮完全符合。戴表元《李時可詩序》云:「為詩必擬古,自近古名能詩人陶、謝以來之作,規模略盡,故下筆輒無今人近語。」在戴表元看來,其所謂的「古」就是漢唐、魏晉南北朝時期乃至以前詩歌的優良傳統,也就是以陶淵明、謝靈運[2]等為代表的優秀詩人的創作。
詩歌感情
三百多年的趙宋王朝在蒙古族的鐵蹄下,走向覆滅,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戴表元的詩歌中,難免不流露出一種感時傷懷的情懷。
宋恭宗德祐元年(1275),由於南宋軍隊作戰不力,蒙古軍跨過長江,是年三月,元軍占領建康,戴表元開始避難生活。宋瑞宗景炎元年(1276),元軍攻破臨安,宋王朝投降,但蒙古軍仍舊踐踏着江南大地,戴表元不得不避亂於台州等地。由於世事無常,滄桑巨變,再加上痛苦不堪的生活,使他的詩中充滿了無限的憂傷:「十年涉世渾如此,除卻躬耕事事非」。詩人在漂泊的過程中,看到由於戰爭的原因,村落人口稀少,物是人非,十多年的時間就這樣渾渾噩噩地過去了,如今看到這樣的情形,詩人內心必然充滿無限傷悲。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四年(1277),戴表元終於結束了漂泊避難的生活,回到了朝思夜想的家鄉,然而這個時期,已改朝換代,鬱積於胸中的滄桑之感自然而然地迸發出來,正如其《丁丑歲初歸鄞城》云:「城郭三年別,風霜兩鬢新」。這時詩人終於回到家鄉,然而雙鬢已然變得斑白,年輕時的心態終究也被消磨殆盡,只能獨自去面對此時的境況,以筆墨為伴,吟詩作詞罷了。
視頻
法善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贈上饒道雲仲原文、翻譯及賞析,古詩文網
- ↑ 謝靈運簡介,個人圖書館,2016-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