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行政區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法國行政區劃 |
中文名: 法國行政區劃 外文名: French Administrative Region 所屬國家: 法蘭西共和國 |
法國行政區劃,分為大區、省和市鎮。法國本土劃為13個大區、96個省,海外劃為5個海外省及大區、8個海外集體及領地,其中有2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區——科西嘉和新喀里多尼亞。法國全國共有36568個市鎮,其中人口不足3500人的有3.4萬個,人口超過3萬人市有231個,人口超過10萬的市有37個。自2016年1月1日起,原22個大區整合為13個。[1]
行政區劃
參考資料:
區劃調整
2016年,法國將本土現有22個大區合併為13個。 其調整為: 整體保留: 法蘭西島大區 中央-盧瓦爾河谷大區 盧瓦爾河地區大區 布列塔尼大區 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 科西嘉大區 兩區合併: 北部-加來海峽 + 皮卡第 =上法蘭西大區 上諾曼底 + 下諾曼底 =諾曼底大區 勃艮第 + 弗朗什-孔泰 = 勃艮第-弗朗什-孔泰大區 羅訥-阿爾卑斯 + 奧弗涅 = 奧弗涅-羅訥-阿爾卑斯大區 南部-比利牛斯 + 朗格多克-魯西永 = 奧克西塔尼大區 三區合併: 香檳-阿登 + 洛林 + 阿爾薩斯 = 大東部大區 普瓦圖-夏朗德 + 利穆贊 + 阿基坦 = 新阿基坦大區 大區(Région)是最大的行政劃分區,由大區議會(conseil régional)管理。大區議會每六年由直接普選產生,議會參與經濟和社會領域的大多數事務的管理和財政撥款。每一個大區還有一位大區主席(préfet de région),由政府提名,他的任務為負責該行政區域的政權,例如統籌公共安全事務等。科西嘉地方行政區域的地位較特殊,跟一個大區相當,但擁有更多權力。 奧弗涅-羅訥-阿爾卑斯大區(奧弗涅+羅訥-阿爾卑斯) 勃艮第-弗朗什-孔泰大區(勃艮第+弗朗什-孔泰) 布列塔尼大區 中央-盧瓦爾河谷大區 科西嘉大區 法蘭西島大區 上法蘭西大區(北部-加來海峽+皮卡第) 大東部大區(香檳-阿登+洛林+阿爾薩斯) 諾曼底大區(下諾曼底+上諾曼底) 新阿基坦大區(阿基坦+利穆贊+普瓦圖-夏朗德) 奧克西塔尼大區(南部-比利牛斯+朗格多克-魯西永) 盧瓦爾河地區大區 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
96個省
省(Département)是比大區低一級別的行政區域,每個大區包括數個省。跟大區相似,省由每六年直接普選產生的省議會(conseil général)管理和對其經濟和社會領域的事務進行財政撥款。各省是在1790年法國大革命中建立,標準之一是所有的公民能夠在一天內到達專區政府所在地。省的職責範圍經常與大區重疊。同大區相似,每個省有一個省長(préfet)管理行政事務。 安、埃納、阿列、上普羅旺斯阿爾卑斯、上阿爾卑斯、海濱阿爾卑斯、阿爾代什、阿登、阿列日、奧布、奧德、阿韋龍、羅訥河口、卡爾瓦多斯、康塔勒、夏朗德、海濱夏朗德、謝爾、科雷茲、上科西嘉、南科西嘉、科多爾、北海濱、克勒茲、多爾多涅、杜、德羅姆、厄爾、厄爾-盧瓦爾、菲尼斯泰爾、加爾、上加隆、熱爾、紀龍德、埃羅、伊勒-維萊納、安德爾、安德爾-盧瓦爾、伊澤爾、汝拉、朗德、盧瓦爾-謝爾、盧瓦爾、上盧瓦爾、盧瓦爾-大西洋、盧瓦德、洛特、洛特-加隆、洛澤爾、曼恩-盧瓦爾、芒什、馬恩、上馬恩、馬耶納、默爾特-摩澤爾、默茲、莫爾比昂、摩澤爾、涅夫勒、北部、瓦茲、奧恩、加來海峽、多姆山、大西洋-比利牛斯、上比利牛斯、東比利牛斯、下萊茵、上萊茵、羅訥、上索恩、索恩-盧瓦爾、薩爾特、薩瓦、上薩瓦、巴黎、海濱塞納、塞納-馬恩、伊夫林、德塞夫勒、索姆、塔恩、塔恩-加隆、瓦爾、沃克呂茲、旺代、維埃納、上維埃納、孚日、約訥、貝爾福、埃索納、上塞納、塞納-聖但尼、瓦勒德馬恩、瓦勒德瓦茲。
329個區
每個法國省份又分割為數個區(Arrondissement),駐有專區區長(sous-préfet),職責是輔佐省長的事務。
4055個選區
每個區再劃分為選區(Canton),選區的角色實質上是提供一個選舉基層網:在地方選舉中,每個選區推選一名成員代表該區參與省議會。在城市區帶,一個市鎮通常涵蓋幾個選區;而在鄉村地區,一個選區通常由一些小鎮組成。因此主要行政部門一般集中於選區政府所在地。
36568個市鎮
市鎮(Commune)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最小的行政劃分區,對應一個鄉村或者城市。即使一大市鎮涵蓋了數個選區,也只屬於一個省的區(arrondissement départemental)。市鎮由選舉產生的市議會(conseil municipal)治理,後者由市長(maire)主管。他們的權限不一,擁有自己的財政預算。 人口最多的三個市鎮(巴黎、馬賽、里昂)又劃分為45個市區(arrondissement municipal),相當於附屬市鎮(sous-commune),擁有(市區的)區長(maire)和區議會(conseil municipal d'arrondissement)。 某些市鎮也同時涵蓋數個居民點、村莊或鎮(bourg):這些鎮通常源於極少有人居住的居民點、或是地處過於偏僻而無法安置自治行政管理機構,因而歸於鄰近的市鎮,同時也可能來源於人口遷移計劃,例如有一些「新城」被建立在一個或數個市鎮區塊上,或是基于山區中的車站而建。 Département et Région d'Outre-mer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依據法國1946年3月19日頒布的法令,即《海外省法》,一些前殖民地成為了法國的海外省,如法屬圭亞那等,被正式納入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領土範圍,遵循法國的法律法規,其行政首腦由法國內務部任命。另外,與法國本土省份不同,海外省仍可以保留這些地區的特殊性。1958年制定的《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憲法》第73條明確規定:由于海外省的獨特身份,上述地區可以擁有適合自身發展需求的司法體系和行政構成。 瓜德魯普 馬提尼克 法屬圭亞那 留尼旺 馬約特
8個海外集體及領地
Collectivités et Territoires d』Outre-Mer 有些海外屬地並未成為法國的海外省,如新喀里多尼亞、法屬波利尼西亞等。它們不僅擁有獨特的身份地位,亦擁有自己的制度法規。《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憲法》第74條明確規定,這些地區實行高度自治,在遵循法國本土法律法規的同時,亦可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並運行適合本地區發展的行政權力機構,及維持其運行而必備的法律法規。 海外集體(Collectivité d'outre-mer)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 聖巴泰勒米 法屬聖馬丁 瓦利斯和富圖納 法屬波利尼西亞 特殊集體(Collectivitésui generis) 新喀里多尼亞 海外領地(Territoire d'outre-mer) 法屬南部和南極領地 無建制 克利珀頓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