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異體字: 㴑 溸 遡 溯,拼音sù,注音ㄙㄨˋ,簡體部首氵部,部外筆畫5畫,總筆畫8畫,繁體部首水部,五筆IRYY,倉頡EHMY,鄭碼VPS,四角32141,結構左右,電碼3149,統一碼6CDD,筆順丶丶一ノノ一丨丶。[1]

[]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泝【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5畫

《廣韻》桑故切《正韻》蘇故切,𠀤音訴。與㴑溯同。《爾雅·釋水》逆流而上曰泝洄,順流而下曰泝游。《左傳·文十年》楚子西沿漢泝江。《注》沿,順流。泝,逆流。

又向也。《張衡·東京賦》泝洛背河。

又與遡通。《詩·秦風》遡洄從之。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泝 泝【卷十一】【水部】 逆流而上曰㴑洄。㴑,向也。水欲下違之而上也。從水㡿聲。遡,㴑或從朔。桑故切 說文解字注

說文解字注 泝 (泝)逆流而上曰㴑洄。秦風傳曰。逆流而上曰遡洄。順流而涉曰遡游。釋水同。涉作下。㴑向也。向當作鄉。淺人所改也。漢人書向背字皆作鄉。不作向。中庸素隱注曰。素讀為攻城攻其所傃之傃。傃猶鄉也。按遡者、從其朔。傃者從其素。故字從朔、從素。水欲下、違之而上也。此釋洄字之義。洄違曡韻。從水。㡿聲。桑故切。五部。 說文解字注 遡 (遡)㴑或從辵朔。朔亦聲也。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泝sù(ㄙㄨˋ) 1、同「溯」。 UNICODE 泝字UNICODE編碼U+6CDD,10進制: 27869,UTF-32: 00006CDD,UTF-8: E6 B3 9D。 泝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English go upstream; trace source; formerly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