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渭濕地自然生態保護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涇渭濕地自然生態保護區 |
中文名稱;涇渭濕地自然生態保護區 地址;西安城北渭、涇、灞河交匯區域 總面積;3029.83hm2 批准成立時間;2001年 |
西安涇渭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西安市城北渭河、涇河、灞河交匯區域,東起西韓路渭河大橋,西至西銅路渭河大橋,南以草臨路灞河大橋為界,北至渭河北岸台塬以上200m。總面積3029.83hm2。
序言介紹
西安涇渭濕地是渭河流域重要的河流濕地和水鳥集中分布地,是候鳥遷徙途中的重要"驛站",具有典型的河流濕地,候鳥資源豐富,高峰時鳥類種群數量接近2萬隻。著名景點有"涇渭分明"、"灞柳風雪"。保護區內有高等植物324種,其中野生253種;野生動物169種,其中鳥類91種。國家重點野生保護動物有18種,其中Ⅰ級2種,Ⅱ級16種;陝西省級保護動物56種,省級以上保護鳥類占總種數的70%以上。[1]
歷史文化景觀
"涇渭分明"歷史文化景觀
"涇渭分明"是一個成語,源自一大自然景觀,最早出現與《詩經》記載,自然景觀與文化典藏至今近3000年歷史。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涇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涇河和渭河在長安(現西安)北郊交匯時,由於含沙量不同,呈現出一清一濁,清水濁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觀,形成了一道非常明顯的界限,成為關中八景之一而聞名天下。後人就用涇河之水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來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也用來比喻人品的清濁,比喻對待同一事物表現出來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發音】: jīng wèi fēn míng【解釋】:涇河水清,渭河水渾,涇河的水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出自】:《詩經·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示例】:~緣底事,元戎總未計恩仇。 ◎林伯渠《和朱總出太行韻》【近義詞】:一清二楚、黑白分明【反義詞】:不分皂白、涇渭不分、黑白不分【語法】:主謂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發展規劃
西安涇渭濕地自然保護區是2001年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被西安市列入國民經濟"十五"規劃生態環境建設重點工程,2005年又被納入《全國濕地保護規劃實施方案》,成為我國近期重點建設的濕地保護區。2006年8月西安市人民政府批覆了《西安涇渭濕地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總投資為13041.86萬元。通過實施規劃,將實現以下四大目標:(1)將涇渭濕地保護區建成黃土高原重點河流濕地自然保護區。力爭早日晉升為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加入國際候鳥保護協定網絡,使其成為城市多自然型河流濕地保護與恢復的示範區。(2)將涇渭濕地保護區建成區域著名的"城市濕地公園",成為西安生態旅遊勝地。(3)將涇渭濕地保護區建成國內有影響的濕地保護科研基地與國際交流中心;建成西安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大專院校教學實習及公眾生態環境教育基地。(4)將涇渭濕地保護區建成陝西省濕地生態利用和生態社區建設示範基地。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