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洛爾施修道院和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洛爾施修道院和教堂德國「前羅馬式」建築藝術最具代表性的遺蹟之一。1991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Ⅲ)(Ⅳ)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歷史記載

公元760年左右,在查理大帝(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國王)的命令下修建了洛爾施修道院。起初它被建在一座小島上,後來,即於774年前遷到了附近的一個由風吹積而成的沙丘周圍。由於受到特別優厚的待遇,洛爾施修道院享迅速地發展壯大起來,由一個小型的貴族私人修道院一躍成為萊茵河(歐洲西部河流)東部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修道士中心,它的不動產分布廣泛,幾乎遍布了從北邊海域到阿爾卑斯山的廣大地區。   

作為中世紀早期及其後大部分時間裡的文化中心和不可忽視的政治因素,洛爾施修道院對其周圍地區有着不可磨滅的影響力。1231年,隨着本篤會隱修院規章時代的結束和屬於貴族的修道院不動產的日漸減少,洛爾施修道院開始走向衰落,1557年它在大革命中被查封。1621年,修道院的建築被破壞殆盡,如今人們只能從繳納什一稅(宗教捐稅)的棚屋和殘存的石牆中依稀辨認出當年洛爾施修道院的範圍。  

文化特色

洛爾施修道院與洛爾施城的整體特色融為一體,這種和諧之美在二者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洛爾施修道院藏書室的最重要的擴建物目前在全世界已達到50多處,而且洛爾施設有致力於發掘和保護中世紀早期中歐修道院文化的部門,這使得現代人可以親身體會到祖先傑出的創造力。在當地政府和文化組織保護下的歷史遺蹟,如小部分位於城外的「古代大教堂」、「民族博物館」以及「洛爾施煙草博物館」都會令前來旅遊觀光的人感到不虛此行。

評價

洛爾施修道院和它的具有紀念意義的入口——著名的「托爾哈爾」,是珍貴的戈羅林吉安建築遺蹟。這個時期的雕刻和繪畫都被保存的十分完好。

羅馬式建築

羅馬式建築」起源於古代羅馬建築[1],就像「羅曼語」從羅馬語中發展出來的語言一樣,它通常建成十字架的形狀,有一座長的宮殿、兩間短的耳堂和一間半圓形的後殿,屋頂、門道和小窗都有一個圓弧形的拱環。羅馬式建築中最有名的是比薩的大教堂和著名的斜塔[2]。它的藝術價值在意大利得以發展,11世紀到12世紀的時候傳播到德意志、諾曼底和英格蘭,除了模仿之外,還具有大膽的創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