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三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活血三七,中藥名。
為景天科植物八寶Hylotelephium erythrostictum (Miq.) H.Ohba [Sedum erythrostictum Miq.]的全草。
分布於東北及河北、山西、江蘇、浙江、安徽、河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血之功效。
常用于丹毒,疔瘡癰癤,火眼目翳,煩熱驚狂,風疹,
漆瘡,燒燙傷,蛇蟲咬傷,吐血,咯血,月經量多,外傷出血。[1]
別名
火丹草、八寶草、火炊燈、跤蹬草、九頭三七、橡皮七、活血三七、救火、蠶豆七、觀音扇、膠稔草、美人草、豬腳草。 活血三七、八寶、胡豆七、大打不死、戒火、慎火、火母、據火、救火、慎火草、拔火、謹火、掛臂青、護火、辟火、火丹草、火焰草、八寶草、佛指甲、火炊燈、繡球花、跤蹬草、龍頭三七、
形態特徵
八寶: 又名活血三七(內蒙古植物志),對葉景天(東北植物檢索表),白花蠍子草(經濟植物手冊)。
多年生肉質草本,高30-70 cm,全株帶白粉。塊根胡蘿蔔狀。莖直立,不分枝,莖節紫色。
葉對生;近無柄;葉片橢圓形至卵狀長圓形,邊緣有淺波狀鋸齒。
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花密集;萼片5,披針形或卵形,花瓣5,白色或粉紅色;
雄蕊10,2輪,花葯紫色;鱗片5,長圓狀楔形;心皮5,分離,
針形,淡紅色。蓇葖果,直立,帶紅色或薔薇紅色。花期7-9月,果期10月。
生長環境
八寶生于山坡草叢、石縫中或溝邊濕地。
分布於東北及河北、山西、江蘇、浙江、安徽、河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等地。
栽培管理
景天類雖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一般盆土宜用園土、粗砂和腐殖土混合配製,保證土壤的透氣性。
盆栽可置於光照充足處,保持葉色濃綠。
生長季節澆水不可過多,掌握"間干間濕"和"寧干勿濕"的原則。
宜在盆土表層完全乾燥後再澆水,忌盆內和水,否則易引發根腐爛和病害;
空氣濕度大的雨季(7~8月),應嚴格控制澆水。
一般不予以追肥,但在生長期內可適當施以液肥,保持植株旺盛生長。
冬季在棚內越冬即可。在栽培過程中,注意通風,防止病蟲害發生。
生長適溫是:3~9月為13~20℃,9月至翌年3月為10~15℃。盆栽可2~3年換盆一次。
鑑別
藥材性狀: 根呈圓錐形,表面較粗糙,密生多數細根。莖呈圓柱形,
長30-60cm,直徑2-10mm,表面淡黃綠色、淡紫色或黑棕色,
有細縱紋及葉痕。葉多對生,葉片多已碎落,葉展平後呈長卵形,
無柄。有的可見頂生傘房花序或黃白果實。氣微,味甘淡。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酸,性寒。
歸經: 歸心、肝經。
功效: 清熱解毒,活血止血。
主治
用于丹毒,疔瘡癰癤,火眼目翳,煩熱驚狂,風疹,漆瘡,燒燙傷,蛇蟲咬傷,吐血,咯血,月經量多,外傷出血。
相關配伍
治大小丹赤游風腫: 用景天搗汁,或干末和苦酒敷之。(《衛生易簡方》)
治疔瘡: 景天一把杵欄,調燒酒敷患處。(《閩東本草》)[2]
治癰疽已潰: 景天葉火焙,剝去皮,貼之,能吸出膿汁。(《文堂集驗方》)
治眼生花翳澀痛: 景天草搗汁取汁,日三五度點之。(《聖惠方》)
治小兒風痰抽搐: 鮮景天15-30g,生薑皮少許,壁蟹殼二個。加水燉服。(《閩東本草》)
治風隱疹: 慎火草、生薑等分,鹽少許。上三味,研搗,塗摩癢處。如遍身隱疹,塗發甚處自消。(《聖濟總錄》)
治雞眼: 鮮景天葉一片,浸小便內5h後,用火熏燒。乘熱外敷。(《江西草藥》)
治吐血: 鮮景天葉10餘片,冰糖25g。水燉服。(《長白山植物藥志》)
用法用量
內服: 煎湯,15-30g,鮮品50-100g;或搗汁。外用:搗敷;或取汁摩塗、滴眼;或研粉調搽;或煎水外洗。
參考資料
- ↑ 景天- 中藥材 - ,中醫世家
- ↑ 閩東本草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業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