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海金沙是一種蕨,原生於東亞。以孢子或地下的根莖繁殖。主治尿路感染,尿路結石,白濁,白帶,肝炎,腎炎水腫,咽喉腫痛,痄腮,腸炎,痢疾,皮膚濕疹,帶狀皰疹。分佈:印度、中國、日本、韓國往南至亞洲熱帶及太平洋地區之低海拔熱帶闊葉林。
原形態
多年生攀援草本,長1-4m。根莖細而匍匐,被細柔毛。莖細弱、呈乾草色,有白色微毛。葉為1-2回羽狀複葉,紙質,兩面均被細柔毛;能育羽片卵狀三角形,長12-20cm,寬10-16cm,小葉卵狀披針形,邊緣有溫齒或不規則分裂,上部小葉無柄,羽狀或戟形,下部小葉有柄;不育羽片尖三角形,通常與能育羽片相似,但有時為1回羽狀複葉,小葉闊線形,或基部分裂成不規則的小片。孢子囊生於能育羽片的背面,在2回小葉的齒及裂片頂端成穗狀排列,穗長2-4mm,孢子囊蓋鱗片狀,卵形,每蓋下生一橫卵形的孢子囊,環帶側生,聚集一處。孢子囊多在夏秋季產生。同屬植物小葉海金沙Lygodium microphyllum(Cav.)R.Br.的全草,在廣東、廣西民間亦同供藥用。與上種的主要區別點:羽片為1回羽狀複葉,小葉片基部有關節。[1]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陰濕山坡灌叢中或路邊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於中國大陸的華東、中南、西南地區及陝西、甘肅。[2]
性狀
乾燥成熟的孢子,呈粉末狀,棕黃色或淡棕色,質極輕,手捻之有光滑感。置手掌中即由指縫滑落;撒在水中則浮於水面,加熱後逐漸下沉;易着火燃燒而發爆鳴及閃光,不留灰渣,以乾燥、黃棕色、質輕光滑、能浮於水、無泥沙雜質、引燃時爆響者為佳。[3]
鑑別
(1)取本品少量,撒於火上,即發出輕微爆鳴及明亮的火焰。
(2)本品粉末棕黃色或淺棕黃色。孢子為四面體、三角狀圓錐形,頂面觀三面錐形,可見三叉狀裂隙,側面觀類三角形,底面觀類圓形,直徑60~85μm,外壁有顆粒狀雕紋。[4]
性味經脈
甘;淡;寒;無毒
小腸經;脾經;膀胱經
主治
清熱解毒,利水通淋。治尿路感染,尿路結石,白濁,白帶,肝炎,腎炎水腫,咽喉腫痛,痄腮,腸炎,痢疾,皮膚濕疹,帶狀皰疹。[5]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海金沙 Haijinsha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 海金沙 Haijinsha 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