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涼膈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涼膈散

組成

連翹酒浸大黃芒硝梔子酒炒黃芩甘草薄荷竹葉[1]

涼膈散
原圖鏈接 

功能

瀉火通便,清熱解毒[2]

主治

溫病表裏實熱,及心火上盛,心癰膈熱,中焦燥實,煩躁多渴,頭昏目赤,面發毒熱,唇焦咽燥,舌腫喉痺,吐血衂血,頷頰結硬,口舌生瘡,痰實不利,涕唾稠黏,大小便秘,諸風瘛瘲(瘛為筋肉拘急,瘲為筋肉弛張,瘛瘲即指筋肉發作性緊張痙攣而言),胃熱發斑,譫語狂妄,小兒急驚,痘瘡黑陷。一切臟腑積熱等證。

臨床經驗

諸熱性病、鵝口瘡、口內炎、咽峽炎、白喉、口唇皰疹、頭瘡、便秘、吐血、衄血、齒齦膜炎、腦症、皮膚病等。

說明

本方為上中兩焦(即在陽明與少陽的部位)熱積,表裏實熱之症。以出現有上述各種症狀,而脈腹俱有力者為目標。方中諸藥,匯成兩股力量:一股為連翹、黃芩、竹葉、薄荷等以散火於上;一股為大黃、芒硝、山梔子等以蕩熱於中;使積在胸膈的熱邪,分向上升與下行,其膈自清。


臨床加減

一、酒毒: 加葛根、黃連、竹葉。 二、咳嗽嘔吐: 加半夏、生薑。  三、鼻血、吐血: 加當歸、芍藥、生地。 四、小便淋瀝: 加滑石、茯苓。 五、熱性眩暈: 加防風、川芎、石膏。 六、譫性發狂: 加黃連、黃柏、芍藥。 七、心煩口渴: 加天花粉。 八、咽痛甚: 加山豆根、板藍根。 九、口舌生瘡: 加黃連、地骨皮。

禁忌

外感初起惡寒者,虛弱便瀉者,小兒慢驚,以及痘瘡初發者。

參考來源

  1. 清朝.汪訒庵. 湯頭歌訣處方箋. 武陵出版社: 林聰富. 民國79年1月 : 149–150頁 (繁體中文). 涼膈散 
  2. 科達製藥公司編輯小組. 常用方劑選輯. 科達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陳裕昌 . 民國85年7月 : 118頁 (繁體中文). 涼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