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淮安府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淮安府衙是中國保存下來的兩座府衙之一,其大堂體量為全中國之最[1]。2002年淮安府署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淮安府衙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立和發展

淮安曾長期是郡、州、路、府的治所,其中元代的淮安路管轄範圍最大,後期轄海寧州、泗州、安東州和山陽、清河、鹽城、桃園、臨淮、盱眙、天長、虹、五河、朐山、沭陽、贛榆12縣。面積3.5萬平方公里。到清代淮安仍是江蘇省面積第一大府。

淮安府衙建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當時的知府姚斌在元代沂郯萬戶府和五通廟的基礎上改建成府衙。1368年,明朝建立以後,設立淮安府,下轄海州、邳州和山陽、清河、安東、鹽城桃源、沭陽、贛榆、宿遷、睢寧9縣,治所設在山陽縣。府衙最初設在元朝的淮安路,不久被淮安衛指揮使、淮安侯華雲龍搶占。洪武三年(1370),新任淮安知府姚斌選中了上坂街北邊的五通廟和元沂、郯萬戶府,改建為淮安府的新府衙,一直沿用到清末。

建築規模

淮安府衙與其南面的總督漕運公署、鎮淮樓(譙樓)、山陽縣衙首尾相連,成為中國國內最大的古代官衙景區,且雄居古城中軸線,總長度約一公里左右[2]。府衙原規模宏大,占地近2萬平方米。衙內有房屋50餘幢、600餘間,分東、中、西三路。中路有大門、二門、六科書吏房[1]、大堂、二堂、六科用房、內宅上房、鎮淮樓和偷樂園。大門正對東門大街,對面有七丈長的照壁一座,在大門西側的府市口和東側的報恩寺前各有二丈高的四柱金絲楠木牌坊一座,名曰「表海名邦」、「長淮重鎮」。大堂長七間26米、寬五間18.5米,面積500平方米,脊高10米;二堂長22米、寬11米,面積約240平方米,脊高8.5米;還有一座建於1560年(嘉靖三十九年)的三槐台,有兩根一丈多高的銅柱,用以鎮壓淮河水患。東西兩路對稱展開,東路為迎賓、遊覽之所,包括官廳、藤花廳、寅賓館、寶翰堂;西路為軍捕廳,亦有大門、二門、大堂、二堂、上房幾進。

現狀

民國二年(1913年),全國廢府州廳改縣,淮安府廢。該府衙則成新的淮安縣政府所在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工廠占用,附屬房屋漸漸被毀,但大堂、二堂仍保存完好。經過保護性修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着630多年歷史的「淮安府衙」,2007年9月29日在江蘇淮安市楚州區對外開放。開放後的「淮安府衙」占地面積12000多平方米,建築古樸典雅、氣勢恢弘,還通過多媒體等現代手段和升堂表演等方式生動再現了當年的堂審場景,向人們展示了內涵豐富的古代官衙文化,成為人們了解和觀賞古代官衙的勝地。

視頻

淮安府衙 相關視頻

煌煌巨府——淮安府衙
游《淮安府衙》 知《歷史文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