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溫熱經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溫熱經緯》,溫病專著。王士雄撰。刊於咸豐二年(1852),至光緒二十九年(1903)已有15種刻本,光緒三十年(1904)至1949年又有多種石印本或鉛印本,1956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先後出版影印本和排印本。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共5卷,約14萬字。卷1輯錄中國現存第1部醫學經典著作 《內經》 中有關溫熱病的原文,並徵引歷代醫家注釋,以闡明溫熱病的病因、病機、證候和治法。卷2系集注漢代張仲景原著《傷寒雜病論》中有關溫熱病的論述,以確立治療法則。卷3、4,列述葉香岩、陳平伯、薛生白、余師愚等研究溫熱病的心得,主要是把溫熱病症候發展分為 「衛、氣、營、血」四個階段,並結合病情轉變,詳論舌苔形色。卷5 「方論」,列述書中所載諸方的藥性、方義和適應證,共計113方。本書以 《內經》、《傷寒雜病論》之文為經,葉香岩、薛生白等諸家之辨為緯,結合個人學術見解,將溫熱病的辨治分為 「新感」和 「伏邪」兩大綱領,認為新感溫病傳變可遁由衛分至氣分,再至營分,最後入血分的規律,但伏氣溫病則先從血分而後達於氣分。主張伏氣溫病起病之初,雖無口渴而心煩惡熱,即宜投以清解營陰之藥。在病因方面,其力排「陽邪為熱,陰邪為暑」,「暑必挾濕」的說法,提出「暑即是熱」,「暑與濕原是二氣,雖易兼感,實非暑中必定有濕也。」這些理論和方法,對於溫熱病的診治具有指導意義。

作者簡介

王士雄 (1808—1868),字孟英,自號半痴山人、隨息居人、睡鄉散人、華胥小隱,堂號潛齋、歸硯。清代鹽官 (今浙江海寧)人。出身於世醫之家,14歲開始學醫,22歲行醫,醫道頗精,多次治癒重危之症,對溫熱病的診治和理論尤有獨到見解,是清代溫病學家。主要著作有 《溫熱經緯》、《霍亂論》、《歸硯錄》、《隨息居飲食譜》、《王氏醫案》等。其著作多收入 《潛齋醫學叢書》。

相關信息

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1]。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溫熱經緯 相關視頻

夏季太過炎熱,導致體內氣津耗損,看看《溫熱經緯》的這個良方吧
06.《溫病學》形成與發展:王孟英和《溫熱經緯》其他諸家及醫著

參考文獻

  1. 100部科普經典名著,豆瓣,2018-04-26
  2. 工具書及其分類,豆丁網,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