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的寂靜(臨清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遊走的寂靜》是中國當代作家臨清流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遊走的寂靜
午後,周日的午後,屬於我一個人的。
關掉了收音機,屋內忽然安靜下來,喝着一杯醇香的咖啡,忽然覺得這樣的時刻真好。
如此的安靜着。
寂靜中,有溫潤的液體從喉入心,專注於品嘗到的那份濃郁滋味;寂靜中,看見流光分明,似乎可聽見光影悄然的腳步;寂靜中,看見窗前綠影依然,與我朝夕相伴而又無聲開放;寂靜中,可以觸摸到萬籟的脈搏,各自安然卻各有深意……
原來,靜,才是打開感官,接近萬籟的開始,也才是接近自然,接近內心的通道。
相比那燈火迷離,喧囂萬起的街頭,能看見的不過是那虛浮動盪的浮世幻影罷了。
也終於明白,其實,世界的本質一直都在這裡,在這份亘古如一的安靜里,從來不曾走遠。只是,世人的心,卻不知曉。只在那些活色生香的迷離里尋覓又尋覓,卻最終把自己給尋丟了……
從什麼開始,發覺,不再喜歡逛街了的呢?
曾經,在那枯燥沉重的工作之餘,最激盪入心的就是有人做伴逛街了。覺得,那樣的出行是一种放松,從沉悶的室內到精彩的屋外,喧囂的街頭仿佛是充滿誘惑的棉花糖,色彩誘人,滋味甜蜜,從街東走到街西,從日中走到日西,從陌生走到熟捻,不倦的是那酣暢的心。就那麼心甘情願地把流光交給那麼物慾橫飛的街道,樂此不疲。
某天,忽然和一個同伴走着走着,就覺得厭倦了,厭倦那兩個人的世界——用不停圈繞的舌頭交換着俗人俗世的一切,那麼細水流長,卻又那麼無聊無趣,仿佛蛋糕上那令人發膩的奶油,讓人憎惡;再然後,那些或昂貴或廉價的琳琅滿目,也讓我在那色彩的堆積中,難以喘息,人,所需的不過是那三尺之土,一件避體之衣,那些奼紫嫣紅的色彩忽然讓我想到一句話:這裡的很多東西,對我來說都是無用的奢侈品……再然後,當帶着疲倦的雙腳回家,卻發覺自己內心空蕩無物,仿佛穿了件華麗的睡袍,全無貼身貼心的溫暖;於是,更喜歡上了,一個人的午後,看一段書,寫一段字,覺得,總有些東西和自己的內心熨貼無間,寂靜而充實!
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上了夜晚的呢?
時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分,坐在窗前,燈影皆滅,只看見月色,星光,和浩瀚的天宇。自己不見了,隱藏在黑夜的深處,可是心,卻透亮透亮。拉上帘子,和那盆綠蘿相對,忽然就覺得這狹窄的空間裡,我,是在和自己在一起。
那樣的感覺真好!沒有人聲的喧擾,沒有媚俗的色彩,這裡恬靜,安閒。我,和自己,和世界,和天空在一起!
想來,白天,是身心與世界相對的狀態,是一種對抗,一種糾纏,甚至一種撕裂,更多的是為生活而奔波而抗爭而堅持!夜晚,是身心歸航的時刻。一燈如豆,身與心終於重逢,交疊,傾訴。
那樣的寂靜與回歸,不是孤獨,而是心泉終於可以釋放,飽滿而豐盈。夜色以它的昏黑,自設了一個搖籃,將白晝中的刺目生硬以及紛雜融入暮色,悠忽不見,只見心花開放。那是靜思和獨對自我的時刻,心房充盈着敞開着,心靈的流水淌進來,於是發覺白晝里的偌大石頭變成了心湖中的一粒石子。也許,正是回歸了那心靈的故鄉,讓那些浩蕩綿長的情思擠兌了那些精神的雜質,並讓之變得渺小和微薄起來的吧。
人世中疲於奔走的舟楫,只有停泊在安恬的心湖,才會得到最真切的撫慰,以及,重新起航的力量。
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再執着於是非得失的呢?
生活的痛,自然是從失落開始的。當所有的努力得不到企望的結果,只好無奈地為那些失意穿上包裹的外衣,並將之掩藏起來。忽然有一天,打開那些痛苦的外衣,發覺,那些內在已經轉換成了另種形式,仿佛泥土被燒成了堅硬的磚,仿佛普通的糧食被釀造成了酒。轉變,在這無聲無息之間。欣喜的是,終有歲月可以給出最後的答案。
看窗前的花,春天開放,秋天凋零。會想到,她的開合,難道是為了在春天得到最美的讚譽,在秋天領受落敗的同情嗎?她,只為自己開,自己謝啊,這一切都是生命的過程,無論是春光美滿,還是秋影慘澹,少之任何,都是生命的不完整,都是一場遺憾!我,又有什麼理由只期盼春光,而唾棄秋影呢?
生命,總可以完整。蘇軾的坎坷落魄,不是有詩意正氣流走人間了嗎?曹雪芹的中年潦倒,不是終有一部書稿得以救贖和穿越了嗎?生命的酒,無論苦澀甜蜜,咽下了,總有紛繁滋味慰藉心田!
於是,在自己的書法練習中,第一次讀到了自己的汗顏——從前的字,總是不懂得藏鋒,總是那麼轉折分明,稜角突兀,總是有毛糙之感。換一種寫法,把那些鋒芒藏進字間,把力量蓄積其中,字圓潤了,質樸了,乾淨了,卻更有一種內斂的美。
那些字,不正是泄露了我過往的淺薄嗎?把自己掩入人群,未必就是消隱,或許更接近真實,更接近本質!
從什麼時候開始,發覺到了忙碌縫隙里的美麗呢?
很長的一段時間,感覺自己被生活綁架了。早晨從光線朦朧中起床,中午在飢腸轆轆中忙碌,下班從光影昏黑中歸來;穿插其中的還有種種不同形式的壓力和壓抑。生活,似乎只是為了活着,艱難而沉重。即便,在陽光明媚的正午穿行,卻悲哀的想着:此刻的陽光不是我的……
直到,有一天,我在午飯的間隙,坐在窗前,晃悠着雙腳,沐浴着那片陽光之時,我的心明媚起來。忙裡偷閒,是一種情趣,更是一種境界——在生活的縫隙里拾取屬於自己的時光,專注於那時光,哪怕片刻,也因此被回味拉得醇厚綿長,足以溫潤那些刻板的光陰;於是,習慣於發覺那些散失的美好,比如一抬頭,看見一輪或圓或缺的月亮,立刻唇角飛揚,微笑展顏——圓的是美滿,仿佛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仿佛人間千迴百轉之後終於修成的結局;缺的是另種美,仿佛纖巧的心事,仿佛盈盈可握的一縷淺笑,仿佛我見猶憐的一縷憐惜,懸在天邊,掛在心上,輕縛淺繞,卻自有動人的情義……。再比如,疾駛汽車的窗外,那飛逝而去的幾叢蘆葦,她們在風中肆意地搖擺,飄蕩,那麼自由,那麼酣暢,那麼盡興。原來,柔弱而短暫的植物,他們的體內原也可以蘊藏如此之大氣之美。
美麗,本在一切角落之中,我心見之,即是我得。如那月光相照,仰頭心動的瞬間,她,即為我所有,因為,心之相逢,即是一切。
從什麼時候開始,發覺到了散失在生活里的溫情的呢?
父親,在印象里總是冷漠刻板而固執。昨日初次來做客,是禁不住我的熱情相邀,於是來之;來後,又禁不住我的熱情,讓之去外面消費享受,而他的心裡卻能讓我感受到一種不安,和不好意思。倒是看見他和我們坐在家中,閒話家常時,發覺了他的愜意和放鬆,那樣的氣氛是溫情的,柔軟的……聽見他說,回家和兒子孫子他們一起談談玩玩。
聽之,心有竊喜,是父親終有所悟了嗎?是真的感覺到親情的重要和美好了嗎?
想我們的一生,在父親陪伴的時光里,他們忙於生活,無暇說話,顧及不了情義傳達;到了彼此獨立時,又因沒有了其陪伴的時光太長,長得又讓我們幾乎無話可說……這樣的悲哀曾我痛入心扉,只是今天有父親陪伴的光陰,終于欣喜的發覺,一切沒有走遠——他讓我感覺到了一個孤獨的老人對於家的渴望,對於情的期許,是走了很長很長的路才終於發覺的吧。
雖然,錯失了很多,但,終能感知和珍惜,也是足以讓人欣慰的吧。願有生之年,可以不斷延續這樣的溫情,這樣的時光。
原來,時光早就在那隱秘的角落,記錄了心靈的種種遷移變化。
感謝那些塵光,是它,讓所有的瞬間立刻有了鮮活的意義;感謝生命中的沉重和壓抑,是它,讓我穿越了種種的黑暗,迎來了破繭成蝶的輕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