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車轆溝(文興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游車轆溝》是中國當代作家文興澤的散文。
作品欣賞
游車轆溝
一位記者以車轆溝石林景區寫了一篇文章,在「觀音山杯.美麗中國」海內外遊記徵文評選中獲獎。車轆溝石林景區隨之聲名鵲起。它在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紅山窯鎮毛卜喇村。金秋時節,一群文友慕名來到車轆溝石林景區,驚嘆不已。車子出了永昌縣城向西北行20公里到「邊塞小鎮」毛卜喇村。毛卜喇村四面環山。朝陽照在山上五彩斑斕。車轆溝在村子的西北面,走5公里到達目的地。車子在車轆溝的柏油路上緩行,我搖下車窗,千岩萬壑的大山出現在眼前,下車駐足觀望,山勢錯落有致、大氣恢宏。幾個文友不約而同地發出「好一個萬象石林景區!」,引得一位文友詩興大發——「遠看石頭大,近看大石頭;果然石頭大,石頭果然大。」他剛說完,有人說這是詩人郭沫若游雲南石林做的打油詩。大家哈哈大笑,笑聲飄蕩在山野。「各位,各位!是借用,借用!」「我也借用著名社會活動家趙朴初讚美昆明石林的詩說一說車轆溝石林。」另一位文友誦詩,「高山為穀穀為陵,三億年前海底行。可惜前人文罕記,石林異境晚知名。」前人對車轆溝石林留下的記載確實不多,當地老百姓一直稱此山為石頭山。「觀物者審名,論人者辨志。」這山名的來歷與一場戰爭有關。據《史記》載,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發生了漢匈河西之戰。民間流傳:霍去病的大軍追擊匈奴人到毛卜喇石頭山,眼見匈奴騎兵逃到山中,漢軍緊追,當騎兵戰車衝到山腳下,發現戰車根本無法通過,匈奴騎兵不知從哪條羊腸小道逃遁了。漢將一邊下令騎兵下馬不要追趕匈奴騎兵,製造不追擊的假象,迷惑匈奴人慢慢逃走,爭取修路的時間;一邊下令士卒和毛卜喇的百姓搶修戰車通過的道路。道路沿峽谷很快修好了,剛能單車行進。漢軍仍以騎兵為先鋒,戰車隨後,人推馬拉迅速出了山溝,突然出現在匈奴人面前。漢軍利用戰車在平地作戰的戰術,截斷匈奴騎兵的後路,一舉殲滅了匈奴人。從此,石頭山就被稱為車轆溝(當時的戰車車輪是用木頭做的車軲轆)沿用至今。
作者簡介
文興澤,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