溾(拼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溾 拼音āi 注音ㄞ 簡體部首氵部部外筆畫9畫總筆畫12畫 繁體部首水部部外筆畫10畫總筆畫13畫 五筆IRQC倉頡EHUI鄭碼VNJ四角36113結構左右統一碼6EBE筆順丶丶一ノ丨フ一一ノフフ丶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溾āi(ㄞ) ⒈ 〔溾浽(suī)〕污穢。 ⒉ 〔溾水〕古河名,在今中國湖北省京山縣境內。
統一碼
溾字UNICODE編碼U+6EBE,10進制: 28350,UTF-32: 00006EBE,UTF-8: E6 BA BE。 溾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康熙字典
溾【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10畫 《廣韻》乙皆切《集韻》烏乖切,音崴。《博雅》溾涹。汙濁也。 又《玉篇》沒也。一曰回淵。 又水名。《水經注》溾水,出竟陵郡新陽縣。 又《集韻》烏回切,音隈。 又《廣韻》胡罪切《集韻》戸賄切,音瘣。 又《集韻》虎猥切,音賄。 又烏賄切,音猥。或作渨。義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