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雄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焦雄屏(1953年8月8日-),山西人。台灣頂尖電影人,集製片、國際行銷、教育、評論、研究於一身,獲獎無數。是台灣著名的電影學者。[1]
學經歷
政大新聞系畢業。
美國德州奧斯汀分校廣播電視電影碩士。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影博士班候選人。
焦雄屏自美返台後便積極投入媒體改革的活動。
1981年任職於聯合報時,與眾多影評人在『聯合月刊』上,以系統性地批評當時金馬獎的保守主義。
1982年,焦雄屏主持聯合報「電影廣場」專欄,卻因為評論尖銳,引發片商團體的強烈反彈,導致「電影廣場」停刊,但也促成年輕影評人改革電影界的決心。
1983年,「新電影」蔚為風潮,得到焦雄屏、黃建業等新派影評人的大力支持,為文加以評介討論,使「新電影」成為當時文化界的盛事。
1984年後,「新電影」在票房上的失利,使「新電影」遭到舊派影評人質疑,並在金馬獎評審上引發激烈爭論,導致「新舊影評之爭」。
1988年,焦雄屏出『台灣新電影』一書,從工業環境、創作者、內容形式取材等多面向,檢討1983-1986年間新舊電影風潮,為目前研究台灣新電影的重要參考資料。
主導電影文化活動
1987年擔任「中時晚報電影獎」發起人暨評審總召集人。
1988至1995年,擔任「中時晚報電影獎」評審。
1993年,焦雄屏接受新聞局委託,策劃「中華民國電影年」的各項活動並擔任執行長一職,同年並也策劃《中華民國電影多媒體電腦資料庫光碟系統》、《台灣電影研究及文獻出版概況》等,以及開設製片、攝影、錄音、美術等電影工業專業訓練課程,舉辦歌舞片回顧展、青少年電影研習營、電影視覺特效展、青少年學苑影展與國外十五個影展單位合作,辦理各型台灣電影回顧展,為國內電影文化紮根。
1994年,成立「台灣電影中心」,為國片處理海外事務,並致力將台灣電影及創作者推銷至國際影展。
1997年更成立「吉光電影公司」,出品多部優秀紀錄片。
2001年監製「三城記」系列廣受好評,台灣導演林正盛的《愛你愛我》以及大陸導演王小帥的《十七歲的單車》皆有亮眼的成績。
貢獻
電影製作部分
焦雄屏曾經監製及參與多部中港台電影,其中包括
- 《十七歲的單車》、
- 《藍色大門》、
- 《聽說》、
- 《白銀帝國》、
- 《愛你愛我》、
- 《侯孝賢畫像》、
- 《愛你一萬年》、
- 《阮玲玉》、
- 《禪打》、
- 《蘋果》、
- 《觀音山》、
- 《大同:康有為瑞典》、
- 《疼惜天地》、
- 《小偷》
電影推廣部分
焦雄屏也是1980年台灣電影獎創始人之一,成功推動台灣新電影運動,因推廣電影所作的努力計有
- 1988年創立中時晚報電影節,
- 1993年主導台灣電影年活動,推動電影出口、電影普及化及設立電影資料庫。
- 2007-08出任金馬影展主席,改革評審制度、創立合拍平台。
她長期撰文建構華語電影美學理論並策劃出版了《電影館》叢書及台灣電影史的基本論述等。
其他貢獻
他致力於推廣台灣電影、跨國合拍、兩岸監製,栽培出無數活躍的電影導演、製片及大明星,並在台灣、上海、北京、南昌、廈門從事教學。目前身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教授、電影基金會董事、上海戲劇學院客座教授、南昌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榮譽院長、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客座研究員、中國南方都市報、看電影雜誌、美國世界日報專欄,並主持台灣電影中心,長年耕耘台灣電影文化普及紮根,以及向國際推廣的工作。於2013年榮獲台北電影節卓越貢獻獎。
著作
2013 焦雄屏的電影天地 (龍門書局)
2010 二十一世紀世界重要電影產業板塊移動—工業形勢的變化與成果 (躍昇出版社)
2007 法國電影新浪潮 (麥田出版社)
2006 映像中國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6 法國電影新浪潮 (江蘇教育出版再版)
2003 台灣電影九0新新浪潮 (麥田出版社)
1998 風雲際會:大陸當代電影研究 (遠流出版社)
1998 時代顯影-中西電影論述 (遠流出版社)
1995 香港電影傳奇:蕭芳芳和四十年電影風雲 (萬象出版社)
1995 光影紅顏-蕭芳芳寫真 (萬象出版社)
1994 改變歷史的五年-國聯電影研究 (萬象出版社)
1994 歌舞電影縱橫談 (遠流出版社)
1991 談影錄 (遠流出版社)
1991 台灣電影中的作者與類型 (遠流出版社)
1990 閱讀主流電影 (遠流出版社)
1989 藝術電影與民族經典 (遠流出版社)
1985 焦雄屏看電影:好萊塢系列 (三三書坊)
1985 焦雄屏看電影:台港系列 (三三書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