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燃料比是一個科技名詞。
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體字。現代漢字即從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書,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漢字為漢民族先民發明創製並作改進,是維繫漢族各方言區不可或缺的紐帶。現存最早可識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隸書, 至漢魏隸書盛行,到了漢末隸書楷化為正楷,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今通行。
名詞解釋
燃料比是指固定碳與揮發分之比。燃料比也是表徵煤化程度的一個指標,即煤的燃料比隨煤的煤化程度的增高而增高。降低高爐煉鐵燃料比就是體現出企業節能工作是要從源頭抓起,對企業的節能工作是有着重大意義。
鋼鐵工業節能減排的工作重點是在煉鐵系統。因為煉鐵系統的能耗占鋼鐵聯合企業總能耗的70%左右。節能減排的工作思路是首先要抓好減量化用能,體現出節能要從源頭抓起其次是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三是提高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水平。降低高爐煉鐵燃料比就是體現出企業節能工作是要從源頭抓起,對企業的節能工作是有着重大意義 。
降低煉鐵燃料比是提高高爐利用係數的途徑
煉鐵學理論上是高爐利用係數二冶煉強度令燃料比。也就是說,提高利用係數有兩個辦法。一個是提高冶煉強度,另一個是降低燃料比。我國中小高爐實現高利用係數主要是採用提高冶煉強度的辦法。
採用配備大風機,大風量操作高爐, 進行高冶煉強度生產,來實現高利用係數。這種做法就帶來高爐的能耗高, 不符合鋼鐵工業要節能降耗的工作思路,應當予以糾正。目前大型高爐噸鐵所消耗的風量在1200m³以下, 寶鋼為950m³左右。而一些小高爐的噸鐵風耗是在1400m³左右, 甚至有大於1500m³的現象。燃燒標準煤要2.5m³的風, 鼓風機產生1m³風要消耗0.85kg標準煤。大風量, 高冶煉強度操作的高爐, 燃料比就要升高。所以說小高爐的燃料比要比大高爐高30-50kg/t。
鋼鐵工業要實現「 十一五」 期間GDP能耗要降低20%,主要工作方向就是要在降低燃料比下功夫,因為高爐煉鐵工序的育蹄腰占聯合企業總育流的50%左右。
高爐煉鐵燃料比的現狀
國際先進水平的煉鐵燃料比是在500kg/t以下, 領先水平是在450kg/t左右。2007年我國重點鋼鐵企業高爐爐煉鐵的燃料比為529kg/t,首鋼為464kg/t,寶鋼為484kg/t,太鋼為491kg/t,武鋼為488 kg/t,鞍鋼為500kg/t,最高的企業達到673kg/t。這說明,我國已掌握了先進的高爐煉鐵技術, 但是煉鐵企業發展不平衡, 尚有較大的節能潛力。
高爐煉鐵的燃料比是入爐焦比+噴煤比+小塊焦比。噴煤比是不計算量換比。這樣企業之間進行對比才合理科學。但是, 個別企業沒有計入小塊焦用量, 失去了企業的能源平衡。
參考文獻
-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漢字,搜狐,2022-03-30
- ↑ 華夏古漢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