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愛沙尼亞使徒正教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愛沙尼亞使徒正教會(愛沙尼亞語:Eesti Apostlik-Õigeusu Kirik)是東正教的自治教會之一,在愛沙尼亞法律體制下,該教會是二戰之前愛沙尼亞正教會的繼承者。1940年時,愛沙尼亞正教會有超過21萬人信徒。1922年由於蘇聯採取高壓打壓教會的政策,愛沙尼亞與莫斯科宗主教斷絕聯繫,於是改尋求君士坦丁堡宗主教的牧養。1944年,由於蘇聯占領愛沙尼亞,君士坦丁堡普世宗主教聖統的愛沙尼亞正教會被宣布暫停活動主教們流亡海外,剩下來的教會團體改隸屬莫斯科宗主教,並在1978年取得君士坦丁堡宗主教的承認。直到蘇聯解體君士坦丁堡聖統的教會才重新開始活動。愛沙尼亞使徒正教會的正式英文名是愛沙尼亞正教會(Orthodox Church of Estonia)。

基督七大聖事俗稱教七禮或七聖禮,是7種被賦予特殊神聖意涵的儀式[1],是基督教會一切宗教活動的基礎。天主教、東正教等傳統基督教派認為聖事僅此7項,《天主教法典》將其定名為:洗禮聖事、堅振聖事、聖體聖事、懺悔聖事、病人傅油聖事、聖秩聖事、婚姻聖事[2],每項聖事還有若干別名。大部分新教宗派則只承認其中的洗禮以及聖體。

東正教會

東正教會(英語:Orthodox Catholic Church),又稱正教會,是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信徒總人數少於天主教會,但比新教最大的普世聖公宗多出兩倍,主要分布在巴爾幹半島和東歐。

產生於公元1世紀的基督教,隨着耶路撒冷被占領,教會的中心逐漸轉向羅馬帝國的首都羅馬。從公元1世紀到4世紀初,羅馬帝國皇帝一再對基督徒進行壓迫。直到君士坦丁大帝在313年皈依教會,後歷經多次宗教爭端,狄奧多西一世於380年頒布「薩洛尼卡敕令」,宣布基督教為國教。

1054年,教宗利奧九世派了宏伯特樞機至東羅馬協調,但隨即雙方談判失敗,宏伯特大怒,取出了教宗的敕書,把賽魯拉留斯破門,逐出教會。賽魯拉留斯也不甘示弱,當眾把教宗送來的敕書點火燒了,也宣布把教宗破門。史稱「東西教會大分裂」。標誌着基督教正式分裂為羅馬公教(天主教)和希臘正教(東正教)。

1453年,東羅馬帝國被奧斯曼帝國征服,東正教會則保留下來。其時,東正教派教會分布的埃及受到信奉伊斯蘭教的馬木留克王朝的穆斯林的控制。但是正教派教會在俄國卻非常強大;因此自稱第三羅馬的莫斯科取代了君士坦丁堡成了新的東正教會中心,俄羅斯也成為至今最大的東正教國家。

視頻

愛沙尼亞使徒正教會 相關視頻

東正教和天主教的千年恩怨
俄國人把東正教傳入中國 異國建築修在了「龍脈」之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