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藝術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牛棚藝術村 |
---|
|
牛棚藝術村(Cattle Depot Artist Village)位於香港九龍馬頭角馬頭角道63號,毗鄰十三街舊樓群,牛棚藝術村是出租供藝術工作室的一個場地。藝術村所在地的前身是馬頭角牲畜檢疫站,乃牛隻的中央屠宰中心,建於1908年,於1999年8月停業,改建並分拆成多個單位租給本地藝術創作家做工作室,慢慢演變成牛棚藝術村。牛棚藝術村佔地1.7公頃,為鋪瓦尖頂的紅磚單層平房建築。
牛棚藝術村以往由政府產業署管理時不對外開放,只限招待獲邀請的團體或者行內人士參觀。直至2011年4月改由發展局接管後對外開放,公眾可以於每日早上10時至晚上10時入內參觀,毋須登記,而且可以在公眾地方拍照。2019年,獨立策展人周佩霞六四前選擇在牛棚舉行《牆2019》展覽。[1]
歷史
1908年建成的馬頭角牲畜檢疫站,90多年來一直被用作牛畜檢疫站兼屠房。
1999年,屠房遷至上水,政府其後把建築群批予藝術工作者使用,後者把該地取名「牛棚藝術村」。由紅磚建成的馬頭角牛房,很有西方20世紀初的市集特色,是香港僅存的此類歷史建築群,獲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三級歷史建築。[2] 2009年12月18日改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2015年,九龍城區議會利用政府社區重點項目計劃的一次性一億元撥款,將藝術村東南方近新山道一邊佔地6000平方米的土地,活化和發展為牛棚藝術公園,在2019年9月8日開幕[3]
建築
特色紅磚平房具20世紀初西方市場的布局,而最大特色是採用紅磚建成。正對著牛棚封閉搵鬼去入口的是中庭,是一片大約40平方米的空地,紅磚矮牆重重圍起,原牆乃綁牛之用。環繞中庭有5座紅磚平房,各長50米,排列錯落有致。在整個牛棚,到處可見長長的水泥槽,乃是餵牛的飲食槽,而槽底的鐵鏈及鐵環,至今仍然健在。紅磚屋的細微處亦處處見特色,鋪瓦的屋頂、以通花鐵欄裝飾的大門和窗戶、屋內木造的天花橫樑、幾乎絕跡市面的磚砌煙囪等。每座平房外部皆有鑄鐵柱支撐,現在全部塗上黑色,與紅磚形成強烈對比,充滿藝術氣息。
租戶
現時前馬頭角牲畜檢疫站(牛棚)的租戶,大都是北角油街前政府物料供應處的舊租客。他們搬離油街後,於2001年開始以市值租金承租牛棚內的單位作非住宅用途。牛棚共有二十個可出租單位。根據租約,有關單位是作非住宅用途,但並非只限藝術文化創作用途。 現時活躍藝術文化機構包括:「1A空間 」(1A space)、「前進進前進進戲劇工作坊 」(前進進 On and On)、「錄映太奇 」(Videotage)、藝術家郭孟浩「蛙王」的工作室及「進念二十面體」等。在各機構中仍然定時進行展覽、表演、工作坊、藝術家分享會等藝術節目。
批評
非對外開放
牛棚以往是由政府產業署負責管理。由於該物業並沒有符合《公眾娛樂場所條例》發牌要求的消防設備、燈光照明、緊急通道、衞生設備等設施,再加上部份藝術工作者不希望自己被騷擾,故此牛棚不能夠全面對外開放,舉辦接待公眾人士的大型活動。[4] 自2009年起,遊客要進入牛棚,需有邀請卡方可進入參觀,並只招待已獲邀請的人士或團體。有關人士進入後,必須出示及登記身分證方可進入。管理牛棚的政府產業處測量師表示,牛棚不是開放參觀的物業。[5]
曾經嚴禁拍攝
政府產業署聲稱,為保障藝術工作者的利益及知識產權,村內禁止遊客拍攝建築外貌。但室內部份拍攝則按藝術工作者的要求而定,不少人士批評有關做法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