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特里亞農條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特里亞農條約
大特里亞農宮:條約簽署之地
圖片來自華人百科

特里亞農條約是一項制定匈牙利邊界的條約,於西元1920年6月4日在法國凡爾賽大特里亞農宮由數個國家簽署,分別是戰勝國美國英國、法國與意大利,以及剛獨立的羅馬尼亞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王國捷克斯洛伐克;戰敗國代表為奧匈帝國的匈牙利。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奧匈帝國滅亡,奧地利帝國的夥伴匈牙利王國宣布獨立。由於奧匈帝國包含數個不同種族,因此需要重新劃定匈牙利、奧地利及其他剛獨立之新國家的邊界。

劃定邊界

1918年11月11日德國投降,同日奧皇卡爾一世退位,同年11月16日匈牙利宣布脫離奧匈帝國獨立,與奧地利分離。10月31日時巴納特共和國蒂米什瓦拉(即現今羅馬尼亞西部城市)成立。匈牙利政府確認它的獨立。匈牙利[1] 的邊界在11月至12月初步確立。與匈牙利王國比較,新匈牙利的領土不包括:

根據特里亞農條約,匈牙利失去以下的領土:

  • 特蘭西瓦尼亞其餘部分,作為羅馬尼亞的西北部;
  • 喀爾巴阡魯塞尼亞作為捷克斯洛伐克東部,與1919年的聖日耳曼條約之條款配合。
  • 布爾根蘭州的大部分歸於奧地利,也與聖日耳曼條約配合;當中的肖普朗區域則根據1921年12月公投結果歸於匈牙利;這也是唯一一次有關匈牙利領土問題的公投。

條約把原本歸於南斯拉夫的匈牙利城市佩奇、莫哈奇、包姚及錫蓋特堡重新撥歸匈牙利。

匈牙利總共失去72%的領土,人口由二千零八十萬大幅減少,也喪失統治了八百年的唯一海港里耶卡(今克羅地亞海港)。

匈牙利在納粹德國崛起後日漸向德國靠攏,1938年德國佔領捷克蘇台德地區,匈牙利亦因慕尼黑協定奪得斯洛伐克南部,1940年在納粹德國和義大利主持下的兩次維也納仲裁裁決而獲得喀爾巴阡魯塞尼亞北部和羅馬尼亞的北特蘭西瓦尼亞,1941年4月匈牙利參與了南斯拉夫戰役,佔領了部份伏伊伏丁那和斯洛文尼亞地區。隨著蘇聯在1944年大規模反攻納粹德國,8月蘇軍進入羅馬尼亞使其倒戈退出軸心國,蘇軍於10月攻入北特蘭西瓦尼亞和德匈軍隊激戰,10月16日匈牙利退出軸心國,隨即被德國出兵佔領全境淪為傀儡國,蘇軍於1945年包圍布達佩斯,最終匈牙利全國被蘇聯軍隊占領。根據巴黎和平條約,匈牙利的邊界與1920年的相若,一直至今。

參考文獻

  1. 匈牙利國情簡介,駐匈牙利台北代表處,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