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葉牡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狹葉牡丹 |
中文學名 狹葉牡丹 界 植物界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虎耳草目 門 被子植物門 亞 綱 五椏果亞綱 |
狹葉牡丹,葉裂片狹窄,為狹線形或狹披針形,寬4-7毫米。產四川西部(巴塘、雅江、乾寧、道孚)。生海拔2800-3700米的山坡灌叢中。
信息
種中文名:狹葉牡丹
種拉丁名:Paeonia delavayi Franch. var. angustiloba Rehd.et Wils.
科中文名:芍藥科
科拉丁名:Paeoniaceae
屬中文名:芍藥屬
屬拉丁名:Paeonia
國內分布:產四川西部(巴塘、雅江、乾寧、道孚)。
命名來源:[sarg. Pl. wils. 1: 318. 1913]
中國植物志:27:047[1]
形態特徵
野牡丹:亞灌木,全體無毛。莖高1.5米;當年生小枝草質,小枝基部具數枚鱗片。葉為二回三出複葉;葉片輪廓為寬卵形或卵形,長15-20厘米,羽狀分裂,裂片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寬0.7-2厘米;葉柄長4-8.5厘米。花2-5朵,生枝頂和葉腋,直徑6-8厘米;苞片3-4(-6),披針形,大小不等;萼片3-4,寬卵形,大小不等;花瓣9(-12 ),紅色、紅紫色,倒卵形,長3-4厘米,寬1.5-2.5厘米;雄蕊長0.8-1.2厘米,花絲長5-7毫米,干時紫色;花盤肉質,包住心皮基部,頂端裂片三角形或鈍圓;心皮2-5,無毛。蓇葖長約3-3.5厘米,直徑1.2-2厘米。花期5月;果期7-8月。
與野牡丹的主要區別:葉裂片狹窄,為狹線形或狹披針形,寬4-7毫米。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800-3700米的山坡灌叢中。
分布範圍
產於四川西部(巴塘、雅江、乾寧、道孚)。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康定。
主要價值
根藥用,根皮("赤丹皮")可治吐血、尿血、血痢、痛經等症;去掉根皮的部分("雲白芍")可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等症(雲南省藥品標準)。
芍藥屬介紹
屬中文名:芍藥屬
屬拼音名:shaoyaoshu
屬拉丁名:Paeonia
中國植物志:27:37
描 述:Paeonia L. 芍藥屬,毛莨科,30餘種,分布於北溫帶,大部產亞洲,我國有11種,產西南、西北、華北和東北,為極美麗的觀賞植物,如牡丹P. suffruticosa Andr,和芍藥P. lactiflora Pall. 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栽培歷史,馳名中外,其根併入藥。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地下部塊狀或粗厚;葉基生或莖生,大,互生,羽狀或三出複葉或深裂;花大而美麗,單生於枝頂或有時成束,紅色、黃色、白色或紫色;萼片5,宿存;花瓣5-10,但在栽培種中的常為重瓣;雄蕊多數;花盤環狀或杯狀;心皮2-5,離心發育,結果時變為蓇葖,每個有種子數顆。本屬現多主張另立一科-芍藥科 Paeoniacea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