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王好古(約1200—1264),元代著名醫學家,字進之,號海藏,生於元代,今河北趙縣人。
目錄
人物生平
[1]
王好古,約生於公元1200年。卒年尚無定論,一說卒於1264年;一說卒於1308年。王氏自幼聰敏,長而通經史,以進士官本州教授兼提舉醫學,晚年獨喜言醫兼研周易。曾同李杲師張元素,元素歿,以其年幼於李杲復師事之。王氏遠祖《內經》、《難經》、《傷寒論》近紹潔古、東垣,博採諸家之精華。勤奮治學,數十年如一日,終成元代著名醫學家。
醫學著述
[2]
王好古一生在理論研究和醫療實踐方面,為後人留下了很多寶貴遺產。其著述頗多,計有《陰證略例》一卷、《醫壘元戎》十二卷、《此事難知》二卷、《湯液本草》三卷、《癍論萃英》一卷。此外,尚有《湯液大法》四卷、《醫家大法》、《仲景詳辨》、《活人節要歌》、《癍疹論》、《光明論》、《標本論》、《傷寒辨感論》、《錢氏補遺》、《三備集》、《十二經藥圖》、《辨守真論》、《小兒吊論》等書。目前尚留傳於世者,僅有《醫壘元戍》十二卷、《此事難知》二卷、《陰證略例》一卷、《湯液本草》三卷、《癍論萃英》一卷。其他著作均亡佚不見。
《陰證略例》是王氏的代表作,成書於1236年,本書專論陰證傷寒,集前人有關學說,參以王氏之見而成編。書中首例《內經》陰陽脈例,次敘潔古及王氏三陰例,後舉扁鵲、仲景、許叔微、韓祇和諸例。該書有論有辨,有證有方。書末介紹好古驗案八則,辯證頗詳。該書雖專論陰證,對內科雜病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現存版本:《濟生拔萃》本,《十萬卷樓叢書》本和左言富點校《陰證略例》本。
《此事難知》共二卷,撰於1308年元•至大元年。是王好古研究《傷寒論》的論文集。全書共載醫論100多篇,包括經絡、臟腑病因、病機及辨證、治法、方藥等。對傷寒六經證治論述尤詳,且多有獨特見解。李杲的有關醫論也賴其保存一二。現存版本:元•至大元年戊申(公元1308年)刻本、元刻本、《濟生拔萃》本、明•成化二十年甲辰(公元1484年)刻本、《古今醫統正脈全書》本、《四庫全書》本。
《醫壘元戎》共十二卷,初撰於1291年(元•至元二十八年),後原稿被人盜走,經追憶十得七八,重撰於1297年(元•大德元年)。該書以十二經為綱,首論傷寒,次敘雜病。論中宗仲景而參以元素、東垣等各家之說,並結合王氏自己的見解,有論有方,將傷寒和雜病分六經論治,並載王氏自己的驗方多首。現存版本有明•嘉靖二十二年癸卯(公元1534年)刻本、《四庫全書》本、《古今醫統正脈全書》本、《濟生拔萃》本。
《湯液本草》共三卷,撰於1238年(元•嘉熙二年),本書專論藥物的性味、歸經、功能主治症侯等。全書共載藥245種,分9部(草、木、果、菜、米谷、玉石、禽、獸、蟲)。論中除引用《神農本草經》以下各朝代醫家40餘家外,王氏個人亦多有發揮。是對元代以前藥學研究的總結,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現存版本:元•至元元年乙亥(公元1335年)本、明•嘉靖間梅南書屋刊本(《東垣十書》之一)、《古今醫統正脈全書》本、明•萬曆三十六年戊申(公元1604年)刊本、《四庫全書》本、1956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本。
《癍論萃英》共一卷。本書宗錢乙、張元素、李東垣之說,附以己論而成編。重點論述痰疹的辨證和治法,王氏主張癍疹按六經施治,對指導後世辨證治療癍疹有很重要的臨床意義。現存版本:《東垣十書》本。
學術思想
藥為醫之先
王好古在《湯液本草》開篇道:世皆知《素問》為醫之祖,而不知軒岐之書,實出於神農本草也。殷伊尹用本草為湯液。「先本草,次湯液」中藥是古代先民在生活實踐中逐漸積累的經驗,發展到一定程度,即有專門掌握藥物性能的人稱之為醫。非常重視中藥治病機理、用藥要點及炮製配伍,煎藥服藥方法等。
臨床證治用湯液
「湯液要藥,最為的當。」「漢仲景廣湯液為大法」中藥煎劑起效快,適於大多疾病。王好古認為湯劑是首要的中藥劑型,所以書名冠以湯液本草。
遣藥組方重首藥
首藥是治療疾病首選的中藥,也稱君藥。《湯液本草序一》「如太陽經當用桂枝湯、麻黃湯,必以麻黃、桂枝為主,本方中余藥後附之;如陽明經當用白虎湯,必以石膏為主,本方中余藥後附之;如少陽經當用三禁湯,必經柴胡為主,本方中余藥後附之」五臟苦欲補瀉藥味中,認為甘草、川芎是治肝病之首藥。五味子、芒硝是治心病之首藥。白朮、甘草、人參、黃連、大棗為治牌病之首藥。訶子、黃芩、白芍、桑白皮、五味子為治肺病之首藥。知母、黃柏、澤瀉為治腎病之首藥。臟腑瀉火藥中說「黃連瀉心火,木通瀉小腸火,黃芩瀉肺火梔子佐之,黃芩瀉大腸火,柴胡瀉肝火黃連佐之,柴胡瀉膽火亦以黃連佐之,白芍藥瀉降火,石膏瀉胃火,知母瀉腎火,黃柏瀉膀胱火,柴胡瀉三焦火黃芩佐之」,即這些藥都是治療各臟腑熱證的首藥。同時他也指出諸藥各瀉其火,不惟止能如此,更有治病合為君,合為臣處,詳其所宜而用,勿執一也。君藥即是首藥,《用藥凡例》「凡解利傷風,以防風為君,甘草白朮為佐,凡解利傷寒,以甘草為君,防風白朮為佐……」
推崇仲景重經方
王好古認為,仲景方最為眾方之祖,後世中醫皆祖長沙張仲景湯液。在《醫壘元戎》中以傷寒六經辯證論治雜病,先足經從湯液,後手經從雜例。方劑下例脈證,然後是各藥物及用量用法、加減、服用方法、文獻引用。將《傷寒論》、《金匱要略》、《活人書》、《簡易方》中證候,中藥及方劑等靈活運用於臨床,其方劑加減變化尤其突出。
引經報使重歸經
王好古在繼承易水先師張潔古,李東垣學說的基礎上,對歸經特別重視。東垣報使中說「太陽羌活下黃柏,陽明白芷升麻下石膏,少陽柴胡下青皮,太陰白芍藥,少陰知母,厥陰青皮柴胡」。諸經嚮導里分列有多種中藥,如寅手肺太陰經、南星、款冬花、升麻等。
拓展陰證學說
王好古對傷寒論極為推崇,兼於「陽剛易辨而易治,陰剛難辨而難治」,精研《傷寒論》,結合張元素精於臟腑寒熱虛實的辨證,李杲專立脾胃論學說重視脾胃內傷虛證的施治。獨重人體本氣不足導致陽氣不足的三陰陽虛病證,於1236年著成《陰證略例》,另成易水學派中一家之說。 因為陽證易在外,在上,病位淺表。陰證在里,在下,病位深里,故此用脈診區分陰陽之證,如飲冷內傷損胃,若面青黑,脈浮沉不一,弦而弱者,傷在厥陰也,若面紅赤,脈浮沉不一。細而微者,傷在少陰也,若面黃潔,脈浮沉不一,緩而遲者,傷在太陰也。吳茱萸湯、四逆湯、通脈四逆湯、當歸四逆湯、白通湯、白通加豬膽汁湯、真武湯、小建中湯、理中湯、理中丸、桂枝附子湯、附子湯、術附湯、姜附湯、茯苓四逆湯等50多首方劑,大多溫補脾腎。陰毒用附子散,正陽散,霹靂散,火焰散,皆用附子,廣泛運用附子是很大的特色。
善治外科小兒科病證
《此事難知》中內外諸瘡所主方中對瘡瘍的病機說,「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內托散主之,以其外受也。膏梁之變,足生大疔,辛甘之過也,七聖散主之,以其內發也」。治臁刃腳膝瘡方用黃芪丸。 《海藏癍論萃英》是專門論述外科,小兒科斑疹的書,主要是瘡疹成因,輕重,用藥,列有方劑35首。
善治內科雜症
《醫壘元戎》是以傷寒六經為綱辨治雜病。如太陽證,先足經從湯液,後手經從雜例。太陽流入陽明,故葛根次之。注重在疾病不同階段施以不同的方劑和藥物。
參考來源
- ↑ 李永濤. 王好古《傷寒論》學術思想研究[D].. 山東中醫藥大學,. 2009.
- ↑ 李永濤. 王好古《傷寒論》學術思想研究[D].. 山東中醫藥大學,. 2009.
- ↑ 李森鈺. 王好古中醫藥學術思想研究[J].. 內蒙古中醫藥,. 2016,35(0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