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心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心葵

王心葵(1878年—1921年) 名露,字心葵,號雨帆,1878年生於諸城縣城關鎮西施巷。家境富裕,為東武巨室。其父生性敦厚、樂善好施;其母賢淑慈愛、通情達理。他「幼讀於家、穎悟異常。長學詞章,樂而忘倦、於琴簫諸賦,尤喜讀之」。王心葵是我國近代有影響的著名音樂家,其貢獻是多方面的,他既是諸城琴派代表人物,傑出的古琴大師,又是琵琶演奏家,同時又是一位音樂理論家,其音樂思想在今天仍有很高的學術價值[1]

簡介

  15歲起跟隨同邑王心源學琴。初始,王心源傳授王心葵虞山琴派小曲數首,旬日便得樂曲梗概,進而盡曲之妙。王心源非常高興,「遂將得意名操悉授之」。王心葵則「晝夜揮弦、三載而通其業。心源喜其精進」,便將王冷泉金陵琴派琴曲30首傳給王心葵。經過12年的刻苦鑽研,他融合吸收金陵琴派指法之精妙,虞山琴派取音之古淡等特點,擇兩派之長發揚光大,逐步形成了獨特的演奏風格。同行們稱讚:「心葵琴道升堂人室矣。」他與王冷泉、王心源被稱為「琅琊三王」,成為近代諸城琴派的代表。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王心葵先後到河北、山西、陝西、河南、浙江、江蘇、湖南、湖北、江西等地,與古琴琵琶演奏家探討技藝。同時受新思想、新文化影響,為尋求救國之路,在「於西樂亦能窺其藩籬耶」思想的驅動下,自費東渡日本,學習西方音樂。1911年四月畢業,獲學士學位,同年回國。在日本期間,他接觸到西方音樂知識,為今後研究民族音樂打下堅實基礎。作為演奏家,主動出國留學,在近代民族音樂家中,王心葵應算第一人。留學期間,他還隨孫中山興中會」從事宣傳活動,表現出知識分子嚮往民主共和與愛國主義的進步思想[2]

  辛亥革命前後,王心葵深居簡出,閉門鳴琴,不使人知。1913年反動軍鬧事,用兵圍住王心葵家,遍搜不得,竊財以去。王心葵的宋代名琴「玉潤鳴泉」和明宮琵琶俱失,後用十畝田換回宋琴。這期間,王心葵在諸城督工斫琴,監製古琴數十張。在斫琴實踐上,完成近代第一部古琴製造的專著《斫桐集》。

  1916年至1917年,王心葵在濟南大明湖畔,發起以傳授古琴、琵琶和中西方音樂理論為主的「德音琴社」,這是近代最早的音樂社團之一。參加德音琴社的人員頗多,培養出湖北詹澄秋濟南的向峻卿和李華軒、沂水的顧海門等幾十名琴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