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曾(王安石和曾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王曾(王安石和曾鞏) 王曾,指王安石和曾鞏,見「韓柳歐三蘇王曾」以及「三蘇、王曾、歐陽修,繼承韓柳寫文章」都是指的唐宋八大家中的王安石和曾鞏。
人物簡介
王曾,指王安石和曾鞏,見「韓柳歐三蘇王曾」以及「三蘇、王曾、歐陽修,繼承韓柳寫文章」都是指的唐宋八大家中的王安石和曾鞏。 先來說曾鞏,字子固,江西撫州南豐人,出生於建昌軍南豐,後居臨川,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天資聰慧,記憶力超群,幼時讀詩書,脫口能吟誦,年十二即能為文。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稱「南豐先生」。曾鞏為政時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 曾鞏的一生,成就很多。尤其是在文學創作上,尤為突出。他積極參與歐陽修詩文革新運動。他散文內容廣泛,義理精深,節奏舒緩,感情醇厚,氣質;主題明確,說理有條不紊;精於鍊句,語言淨潔,尤善用排比句、對偶句。《宋史·曾鞏傳》稱他為文章上下馳騁,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經》,斟酌於司馬遷、韓愈,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又稱其文「紆除而不煩,簡奧而不悔,卓然自成一家」。《宋史·曾鞏傳》還稱他「性孝友,父亡,奉繼母益至,撫四弟、九妹於委廢單弱之中。宦學昏嫁,一出其力」,既是一個奉父母以德的孝子,又是一個兼顧弟妹於艱難之時的好兄長。 王安石有很多詩都是我們特別熟悉的,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人 。中國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
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
從文學角度王安石的作品,無論詩、文、詞都有傑出的成就。北宋中期開展的詩文革新運動,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動,對掃除宋初風靡一時的浮華餘風作出了貢獻。但是,王安石的文學主張,卻過於強調「實用」,對藝術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計不足。他的不少詩文,又常常表現得議論說理成分過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韻味。還有一些詩篇,論禪說佛理,晦澀乾枯,但不失大家風範。
王安石的短文,直陳己見,簡潔峻切,短小精悍,形成了「瘦硬通神」的獨特風貌,如史論《讀孟嘗君傳》,全文不足百字,然而層次分明,議論周密,詞氣凌厲而貫注,勢如破竹,具有不容置辯的邏輯力量。還有一部分山水遊記散文,簡潔明快而省力,亦記游,亦說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