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生平簡介
王選(1937年-2006年),男,漢族,江蘇無錫人,1937年2月生於上海,少年時代就讀於上海南洋模範學校。 195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留校後一直從事計算機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歷任北京大學計算機研究所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副所長、所長。 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3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4年後任文字信息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電子出版新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大方正技術研究院院長,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首席科技顧問,中國科協副主席,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總體戰略顧問專家組成員,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中國國際經濟合作促進會理事長,中國印刷技術協會名譽會長,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名譽會長,中國專利保護協會名譽會長,中國發明協會名譽理事長,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名譽會長。 1995年後擔任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2003年當選為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他是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王選院士是著名的計算機應用專家,主要致力於文字、圖形、圖像的計算機處理研究。1958年參與北大自行開發的中型計算機「紅旗機」的研製工作。1961年,他開始從事軟、硬件相結合的研究,探索軟件對未來計算機體系結構的影響。 1964年承擔了國內較早的高級語言編譯系統—DJS21 機的 ALGOL60 編譯系統的研製。1975年開始主持我國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和以後的電子出版系統的研究開發,跨越當時日本的光機式二代機和歐美的陰極射線管式三代機階段,開創性地研製當時國外尚無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統,針對漢字印刷的特點和難點,發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壓縮技術和高速復原方法,率先設計出相應的專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參數)描述筆劃特性的方法,獲一項歐洲專利和八項中國專利。這些成果的產業化和應用,占領了國內99%的報業市場、90%的書刊(黑白)市場以及海外90%的華文報業市場,使延續上百年的中國傳統出版印刷行業得到徹底改造,被公認為「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後中國印刷技術的第二次革命」,也為信息時代漢字和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創造了條件。 此後,王選院士又相繼提出並領導研製了大屏幕中文報紙編排系統、遠程傳版技術、彩色中文激光照排系統、新聞采編流程管理系統和直接製版系統等,這些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外得到迅速推廣應用,使中國報業技術和應用水平處於世界前列,創造了極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成為我國自主創新和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行業的典範。 王選院士一生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為人梯、無私奉獻,為廣大知識分子樹立了光輝的榜樣,贏得了祖國和人民的高度評價與廣泛讚譽。其成果兩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兩次被評為中國十大科技成就。王選院士因此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日內瓦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牌,首屆畢昇獎,首屆中國專利發明創造金獎,陳嘉庚技術科學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美國中國工程師學會個人成就獎,台灣潘文淵文教基金獎,香港蔣氏科技成就獎等,並多次被授予全國勞模、全國先進工作者、首都楷模、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等光榮稱號。 2002年初,鑑於王選院士在科技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國務院隆重授予他 200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
王選語錄
·科學研究本身就是一種美,給人帶來的愉快是最大的報酬,是一種高級享受。獻身科學就沒有權利再像普通人那麼樣生活,必然會失掉常人所能享受的不少樂趣,但也會得到常人享受不到的很多樂趣。
·當人們對一個新的構思說「Can't do」(做不成)時,最好的回答是「Do it yourself」(自己動手做)。
·一個好的科學家或企業家首先應該是一個好人,才能帶領隊伍。什麼叫好人?季羨林先生曾說過,考慮別人比考慮自己更多就是好人。這一標準我覺得可以再降低一點:考慮別人與考慮自己一樣多就是好人。
·中國古代有句話,上士忘名,將名利徹底淡忘;中士立名,靠自己的成就把名立起來;下士竊名,自己不行就竊取人家的。我做不到上士,但是我不會為了立名而去竊名。
·名人用過的東西,叫文物,凡人用過的就是廢物;名人做一點錯事,寫出來叫名人軼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強詞奪理,叫做雄辯,凡人就是狡辯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做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結別人;名人老了,稱呼變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了。其實,名人與凡人並沒有截然的差別。
·美國華人中流傳:用「下圍棋」形容日本人的做事方式,用「打橋牌」形容美國人的風格,用「打麻將」形容某些中國人的作風。「下圍棋」是從全局出發,為了整體的利益和最終勝利可以犧牲局部的某些棋子。美國人「打橋牌」則是與對方緊密合作,針對其他家組成的聯盟激烈競爭。中國人「打麻將」則是孤軍作戰,「看住上家,防住下家,自己和不了,也不讓別人和」。這種作風顯然是不好的,尤其是「自己出不了成績,也不讓別人出成績」,更是嚴重影響發展。
·我從55歲開始,一年戴一個院士桂冠,一下子成了三院院士,成了權威。我發現人們把時態搞錯了,明明是過去時,搞成了現在時,甚至以為是能主導將來方向的將來時。這是很大的誤會。在高新技術領域千萬不能迷信院士。一般來說,院士者,是他一生做了重要貢獻,給他一種安慰、一種肯定而已。
·一心想得諾貝爾獎的,得不到諾貝爾獎。不要急於滿口袋,先要滿腦袋,滿腦袋的人最終也會滿口袋。要善於「延遲滿足」。
·我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做學生幹部,直到大學畢業。十二年的學生幹部經歷使我懂得要以身作則,為別人着想;要誠懇待人,虛心接受各方面的批評。這些是一個人能夠做出成績的不可缺少的素質,尤其是學術帶頭人必須具備的素質。
·孫子曰:「將者,智、仁、敬、信、勇、嚴也」。智以擇向,仁以服眾,敬以招賢,言以必信,勇以奪魁,嚴以律已。我認為這是一個領導者所應具備的風範。
·我對方正和計算機研究所的未來充滿信心,年輕一代務必「超越王選,走向世界」,希望一代代領導能夠以身作則,以德、以才服人,團結奮鬥,更要愛才如命,提拔比自己更強的人到重要崗位上。
·「伏櫪老驥」最好用「扶植新秀,甘做人梯」的精神實現自己「志在千里」的雄心壯志。今後衡量我貢獻大小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發現了多少年輕才駿。
·計算機這類新興學科,技術發展和知識更新太快,年輕人具有明顯的優勢,所以我們應該重點支持尚未成名的、有才華、有潛力的小人物。
·中國的知識分子「價廉物美」,但如果長期「價廉」,可能會不再「物美」,要在報酬上充分體現人才的價值。
·對於已有充分證據確認是真正杰出的人才,建議採取十二字政策:給足錢、配備人、少評估、不干預。
·要讓優秀人才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要解脫他們的雜事和各種干擾(例如頻繁的評估),使他們心無旁鶩地埋頭創新,只有長期積累和專注才能出大成果。
·優秀的科研領導人和管理者在創新過程中至關重要。他們應有戰略眼光,並且愛才如命,把創造條件、充分發揮手下成員的才華作為自己的重要職責。一個人才輩出、成果纍纍的單位的領導人理應受到社會的高度尊重。
·技術科學的最高成就是深刻影響工業界和人們生活的重大發明創造。應用性很強的專業,一項創新技術對工業的影響、是否推廣應用和大量進入市場應該成為評價成果的最重要標準。自主創新的技術,轉化成商品,在中國市場上居領導地位,應該成為科研的重要目標。當然更高的目標是把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產品打入發達國家市場,一個科研單位能做到這點應得到很高的評價。
·在應用科學領域內,不能把獲獎、SCE、EI文章作為目標,而應該有持續奮鬥十多年,不斷創新,最終使高技術產品在市場上雄居榜首的決心。
·高科技產業應實現「頂天立地」模式。「頂天」就是不斷追求技術上的新突破;「立地」就是把技術商品化,並大量推廣、應用。
·我很欣賞索尼公司名譽董事長井深大的一句話:「獨創,決不模仿他人,是我的人生哲學」。當然這絕不意味着閉門造車,而應該針對市場需要,大量吸收前人的好成果和分析已有系統的缺點,「需要」和已有技術的「不足」是創造的源泉。
·科學研究有時可以採取迂迴策略,用創新的設計,繞過按常規方式發展會遇到的巨大困難,實現技術發展的跨越,往往能夠走一條高效益的、事半功倍的捷徑。
·接觸兩個「最前沿」,創新的機會將大大增加。兩個最前沿指的是技術發展的最前沿和需求(包括當前和未來市場的需求)的最前沿。[2]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