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田螺菜(Artemisia lactiflora wallich ex DC.),別名珍珠菜,
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帶有菊科蔬菜的獨特風味。
分布區域雲南、廣東、上海、台灣、北京等中文學名角菜生長環境喜溫暖、不耐炎熱和嚴寒
主要價值
角菜有食用價值,以嫩莖葉供食,具有類似茼蒿的特殊芳香味,
可炒食、涼拌,或放入魚丸或魚片湯中以減輕魚腥味。
也可將嫩莖葉沾上麵粉糊或切成碎片與麵粉糊攪拌後油炸 。
形態特徵
成株莖直立多分枝,高約1米,植株無毛,莖的節間長度3-4厘米,
莖節極易生不定根。根出葉,互生,葉為倒卵形,一般分為5片小葉,
兩對對生,頂端單生,葉片最大。每1小葉片再深裂為3個小裂片,
小葉和裂片的先端呈尖形,葉緣鋸齒狀不齊,葉背淡綠或綠色。
頭狀花序,花的形狀小如珍珠,直徑1.5毫米,乳白色,
多數的頭狀花着生於疏開狀的圓錐花序上,外觀雅美,可供觀賞。
生長環境
角菜性喜溫暖,不耐炎熱和嚴寒的氣候,故春秋兩季生長速度最快,品質最佳。
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有紅梗、青梗兩種。紅梗種莖、葉柄及葉脈呈鮮紅紫色,
葉柄、葉片較大,葉色濃綠。根頸部再生能力強,容易栽培,
較耐肥、抗病力強。生長速度較快,產量高。青梗種葉綠色稍帶紫色,
葉片較紅梗播種小,根頸部再生能力較弱,不易抽薹。雨季如排水不良,
土壤過濕,易發生軟腐病。耐熱性稍差,盛夏宜用遮陽網遮蔭。大面積栽培最好選用紅梗種。
2. 扦插育苗
角菜用扦插方式育苗,具體做法:將枝條切成10-12厘米長(2-3節),
斜插於苗床中,深度要將下部第1莖節埋入土中,便於生根。
經過5-6d(天)後,開始生根,3周後就可成苗,然後移栽於大田。
3.移栽定植
扦插苗成活後,按稀植株距36-40厘米,每畦栽2行;密植株距l5厘米,
每畦栽4行。宜淺栽,邊栽邊澆水,水要澆透。
第2天再澆一水,以後視墒情決定是否澆水。
4.壓條更新
稀植時可利用葡匐狀的枝條,將基部節位埋入土中壓實;
也可將枝條作適當的圓形排列,節位髮根後均可發育成眾多的獨立幼株。大田栽培每2-3a(年)更新1次。
5.適時採收
植株腋芽長出3-4節,並有3-4片葉展開,莖部尚未老化之前進行第1次採收,
距地面1-2厘米高收割嫩莖葉。收割後要及時追肥澆水,
最好用腐熟農家肥覆蓋莖基部,以促進幼芽生長。
栽培管理
介質
對土壤的適應性強,可選擇含有機質、保水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
日照
喜歡冷涼的氣候,生長勢強健,稍具耐陰性,夏季高溫期應稍加遮陰,幫助植株順利越夏。
水分
適合潮濕且排水良好的環境,土壤應保持適當濕度,但大雨過後要注意排水,避免根部長期積水,以免受到病害。
育苗/定植
多採用扦插和分株方式栽種。建議在春、秋兩季氣候較陰涼時,
剪取成熟帶頂芽、10~15厘米的枝條為插穗,應保持土壤潮濕,1~2周可髮根;
或直接分割植株旁的匍匐小苗,選取已長有明顯根團者,定植在預栽種地。
肥料
扦插初期不能施肥,避免新生的細根受到肥傷。待幼苗成活後,
等到苗株長根的數量較多時,約間隔2周可施肥一次,促進植株生長,
但要避免肥料太靠近根部。且每採收一次也可追肥,有利幼苗長出。
採收
等植株長到15~20厘米,即可採收嫩葉和嫩莖,並適當拔除老化黃葉,
刺激新葉再生。隨着採收次數增加,植株根部老化或枯萎時,應更新植株,換個地方再種。
盆栽大小[1]
使用一般大小的盆栽,深約20厘米即可栽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