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鷹(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畫鷹》 |
作品名稱:《畫鷹》 創作年代:盛唐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者:杜甫 |
《畫鷹》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題畫詩。此詩通過描繪畫鷹的威猛姿態和躍躍欲試的神情,抒發了詩人自負不凡、痛恨庸碌的壯志豪情。開頭兩句點題,含驚訝之意;中間四句正面描寫畫面上蒼鷹的神態;最後兩句承上收結,直把畫鷹當成真鷹,寄託着詩人的思想。全詩筆觸細膩傳神,章法謹嚴,形象生動,寓意深遠,是題畫詩的傑作。
原文
“ | 畫鷹[1]
素練風霜起, 蒼鷹畫作殊。 㩳身思狡兔, 側目似愁胡。 絛鏇光堪擿, 軒楹勢可呼。 何當擊凡鳥, 毛血灑平蕪。 |
” |
— 《畫鷹》,《全唐詩》 |
譯文
潔白畫絹之上,突然騰起風霜氣,原來紙上蒼鷹,兇猛不同一般。
竦起身軀,想要捕殺狡兔;側目而視,目光深碧銳利。
只要解開絲繩鐵環,畫鷹就會凌空飛去;只要輕輕呼喚一聲,畫鷹就會拍翅飛來。
何時讓它搏擊凡鳥,我們就會見到凡鳥血灑草原的壯觀景象。 [2]
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作者借鷹言志,通過描繪畫中雄鷹的威猛姿態和飛動的神情,以及搏擊的激情,表現了作者青年時代昂揚奮發的心志和鄙視平庸的性情。
全詩共八句,可分三層意思:一、二兩句為第一層,點明題目。起用驚訝的口氣說,在潔白的畫絹上,突然騰起了一片風霜肅殺之氣。這種肅殺之氣,第二句隨即點明:原來是矯健不凡的畫鷹仿佛挾風帶霜而起,極贊繪畫的特殊技巧所產生的藝術效果。這首詩起筆是倒插法。杜甫《姜楚公畫角鷹歌》的起筆說:「楚公畫鷹鷹戴角,殺氣森森到幽朔。」先從畫鷹之人所畫的角鷹寫起,然後描寫出畫面上所產生的肅殺之氣,這是正起。而此詩則先寫「素練風霜起」,然後再點明「畫鷹」,所以叫作倒插法。這種手法,一起筆就有力地刻畫出畫鷹的氣勢,吸引着讀者。杜甫的題畫詩善用此種手法,如《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的起筆說:「堂上不合生楓樹,怪底江山起煙霧。」《畫鶻行》的起筆說:「高堂見生鶻,颯爽動秋骨。」《奉觀嚴鄭公廳事岷山沱江畫圖十韻》的起筆說:「沱水臨中座,岷山到北堂。」這些起筆詩句都能起到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
中間四句為第二層,描寫畫面上蒼鷹的神態,是正面文章。頷聯兩句是說蒼鷹的眼睛和猢猻的眼睛相似,聳起身子的樣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從而刻畫出蒼鷹搏擊前的動作及其心理狀態,是傳神之筆,把畫鷹一下子寫活了,宛如真鷹。頸聯兩句是說繫着金屬圓軸的蒼鷹,光彩照人,只要把絲繩解掉,即可展翅飛翔;懸掛在軒楹上的畫鷹,神采飛動,氣雄萬夫,好像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從而描寫出畫鷹躍躍欲試的氣勢。作者用真鷹來作比擬,以這兩聯詩句,把畫鷹描寫得栩栩如生。
這中,「思」與「似」、「擿」與「呼」兩對詞,把畫鷹刻畫得極為傳神。「思」寫其動態,「似」寫其靜態,「擿」寫其情態,「呼」寫其神態。詩人用字精工,頗見匠心。通過這些富有表現力的字眼,把畫鷹描寫得同真鷹一樣。是真鷹,還是畫鷹,幾難分辨。但從「堪」與「可」這兩個推論之詞來玩味,畢竟仍是畫鷹。
最後兩句進到第三層,承上收結,直把畫鷹當成真鷹,寄託着作者的思想。「何當」含有希幸之意,就是希望畫鷹能夠變成真鷹,奮飛碧霄去搏擊凡鳥。「毛血」句,見班固《西都賦》:「風毛雨血,灑野蔽天。」至於「凡鳥」,張上若說:「天下事皆庸人誤之,末有深意。」這是把「凡鳥」喻為誤國的庸人,似有鋤惡之意。由此看來,此詩借詠《畫鷹》以表現作者嫉惡如仇之心,奮發向上之志。作者在《楊監又出畫鷹十二扇》一詩的結尾,同樣寄寓着他自己的感慨:「為君除狡兔,會是翻鞲上。」
總起來看,這首詩起筆突兀,先勾勒出畫鷹的氣勢,從「畫作殊」興起中間兩聯對畫鷹神態的具體描繪,而又從「勢可呼」順勢轉入收結,寄託着作者的思想,揭示主題。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稱「詩聖」,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集》傳世。因在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從八品小官)。入蜀後曾在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大曆五年(770) 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亂入衡州。欲入郴州依舅氏崔偉,因至耒陽,泊方田驛。秋,舟下荊楚,竟以寓卒,旅殯岳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