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學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番禺學宮位於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四路42號,現即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這裡清代以前為番禺縣縣學和祭祀孔子的文廟(在承宣街,位今北京路之東,烈士陵園之西,屬番禺縣管轄)。
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知縣毛忠、訓導李昕始建。現在的格局形成於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道光十五年重建。原學宮闊三路,深五進。現左右兩路除尚存明倫堂、光霽堂外,大部分建築已毀壞。
中路現存欞星門、泮池拱橋、大成門、大成殿、崇聖殿及東西廊廡。占地5425平方米。主體建築大成殿規模較大,面闊五間24.72米,進深14.22米,高12.62米。單檐歇山頂,黃琉璃瓦,抬梁式木結構。
由於毛澤東同志於1926年在此舉辦農民運動講習班,1953年這裡被闢為農講所舊址紀念館,並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歷史地位
番禺學宮與德慶學宮、揭陽學宮一道,同為廣東三大學宮。
歷史記載
據清朝同治年間《番禺縣誌》記載,宋朝淳祐元年(1241年)在縣東南5里創建,後來被毀。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由知縣毛忠、訓導李昕建於東城內,後被火焚毀;洪武十三年(1380年)重修於本址,為當時地區最高學府,建成後再次被火焚毀。
清代以前為番禺縣縣學和祭祀孔子的文廟,每年農曆二月、八月在此舉行祭祀典禮。現時格局形成於清朝乾隆十二年(1747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修。原學宮闊三進,深五進,規模宏大:大門是花崗岩石雕琢的欞星門,正面有大成殿、崇聖殿、尊經閣;左側有鋪、土地寺、科癢、儒學署、明倫堂、光霽堂、八桂儒林、園、廊、名宦寺;右側有鋪、節孝寺、訓導署、忠義孝弟寺、射圃、鄉賢寺、廊等。戟門後有池畔一口,中建石橋,再進內是大成門,兩旁是更衣所及東廡西廡。各種殿堂組成紅牆黃琉璃瓦的建築群。
目前左右兩路除左側尚存明倫堂、光霽堂外大部分建築已毀;中路建築尚存欞星門、泮池拱橋、大成門、大成殿、崇聖殿、以及東西廊廡,東齋東牆上鑲嵌有《番禺府縣新生印金章程碑記》等6塊碑刻。
占地面積5425平方米,主體建築大成殿規模較大,面闊五間24.72米,進深14.22米,高12.62米,木質結構。1906年改為番禺中學堂的八桂中學,民國十五年(1926年)將大部分租給毛澤東等主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第六期設於此。1953年闢為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1961年3月4日以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5年維修時,挖空大成殿金柱腐朽部分,用鋼筋混凝土加固,仍保持金柱外皮。
視頻
番禺學宮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文化| 不在番禺的「番禺學宮」,這裡的故事你肯定沒聽過… ,搜狐,201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