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花馬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疏花馬藍多年生草本或小灌木,具關節,光滑無毛,葉不等大,大葉片橢圓狀矩圓形至披針形,頂端長漸尖,小葉卵形至心形,頂端急尖,兩歧聚傘花序由疏散的穗狀花序組成,花單生。苞片早落;裂片狹披針形,常無毛,稀疏生柔毛;花冠淡紫色,長花絲不等,短花絲相等,內彎,花葯矩圓形,花粉圓球形,蒴果反折,種子有微毛。[1]
- 中文名: 疏花叉花草
- 拉丁學名: Serobilanthes divaricatus (Nees) A. Anders
- 別 名 :疏花馬藍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管狀花目
- 科:爵床科
- 亞 科: 爵床亞科
- 族:[[ 蘆莉花族]
- 屬:叉花草屬
- 種: 疏花叉花草
形態特徵
疏花叉花草叉花草(雲南種子植物名錄),疏花馬藍(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多年生草本或小灌木,高達1米。枝「之」字形曲折,具關節,近關節處4棱形,光滑無毛,下部由於初生的關節較短而環狀隆起,充滿髓部,淡白色。葉不等大,大葉片橢圓狀矩圓形至披針形,頂端長漸尖,基部寬楔形,平截至心形,長5-15厘米,寬3-5厘米,小葉卵形至心形,頂端急尖,基部心形,長達3-7.5厘米,兩者邊緣均具鋸齒。側脈每邊6-7條。兩歧聚傘花序由疏散的穗狀花序組成,其中一分枝較短或不發達,花序軸作「之」字形曲折,花單生。苞片早落;花萼5裂,裂片狹披針形,長6-9毫米,常無毛,稀疏生柔毛;花冠淡紫色,長約3.5-4.5厘米,外面有微毛,裡面有2列毛;雄蕊4,2強,內藏,長花絲不等,直立,基部有硬毛,短花絲相等,內彎,花絲基部有膜相連,花葯矩圓形,花粉圓球形,具刺狀紋飾。蒴果反折,長1.3厘米;種子4粒,有微毛。
引證
上述國產、被定為疏花馬藍Diflugossa divaricata(Nees)Bremek.的植物,與假藍Pteroptychia dalzeilii(W. W. Sm.)H. S. Lo極難區分,我們在掃描電鏡下觀察了雲南屏邊(王啟無82038)和廣東懷集(劉英光2724)兩號標本的花粉,其特徵為圓球形,具刺狀紋飾,而非橢圓形、具肋條帶狀紋飾,其特徵與假藍Pteroptychia屬相符,因此,認為以上所引我國各地產的標本均為假藍,原定名可能是C. B. Clarke錯誤鑑定引起。但作者沒見到過產於喜馬拉雅溫帶地區的真正Strobilanthes divaricata(Nees.)T. Anders.及產於尼泊爾的Ruellia divaricata Wall.(原模式=Goldfussia divaricata Nees,現已均歸入叉花草Diflugossa divaricata Bremek.)。由於早期文字描述比較簡單,尚未涉及花粉等微小特徵,故原模式究竟是Pteroptychia,還是Diflugossa?自也難說。無論如何分布到我國滇、黔、桂、粵、瓊與喜馬拉雅為間斷分布,或仍舊屬不同屬的兩個種,而我國肯定無Diflugossa divaricata Bremek.這一種。
主要價值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爵床科植物疏花馬藍的全草。
【功 效】:解毒消腫。
【主 治】:用於跌打損傷,扭傷,瘀血腫痛,疥瘡,疥癬,濕疹。
【性味歸經】:苦,寒。入心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10克。外用:適量搗敷患處,或研末調塗。
【別 名】:清沙算(廣西)
【考 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分布範圍
產雲南(蒙自、屏邊、麻栗坡)、貴州(獨山)、四川(灌縣)、廣東(始興)、海南(保亭)、廣西凌雲清龍山(Tsin-Lung-shan)。分布於喜馬拉雅溫帶地區(尼泊爾、不丹、錫金)至印度東北部(卡西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