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瘡疤(劉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瘡疤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瘡疤》中國當代作家劉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瘡疤

一棵樹有了創傷,自愈之後,更加堅韌;一個人有了創傷,療傷之後,倍加珍惜已經擁有的一切;一場婚姻有了瘡疤,尤其是出軌帶來的傷痛,這個疤痕,真的很難徹底癒合。

小袁今年37歲,三個孩子,兩個姑娘,一個兒子。大姑娘明年參加高考,小姑娘剛剛上初中,最小的兒子四歲,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中班了。他和妻子小麗感情一向很好,他在外上班很是勤奮,工作上井井有條,很得老闆賞識。妻子小麗一直在家操持家務,一直是個賢妻良母的形象展現在街坊鄰居面前,儘管小麗平常強勢點,小袁都能夠很大度地禮讓三先,小日子過得雖然緊張點,但還算怡然自得,平安無事。

一次周二的夜晚,小袁剛剛躺在員工公寓的床上準備休息,父親發來一個短信「兒子,小麗最近夜晚外出頻繁,可能有啥事?你注意點!」小袁立馬火就上來了,拿出手機直接打電話給60多歲的老頭。

「俺爹,小麗不過是出去打打牌,無聊,沒事兒干,出去消遣一下,恁這麼大歲數了,操恁些閒心弄啥哩!」

老頭那端聽到這些話,又不好再講別的,就連說:「中吧,中吧,我不說了,你看着辦吧。」

小袁掛斷電話,心裡頭給長草了一樣,嘴上說着父親,其實心裡也暗自考量,難道真有啥事?他鎮定了一下自己,去找副總請假,說家裡頭有點小事,明天早上不耽誤回來上班,就慌忙開車趕赴家裡偵查去了。

小袁清楚地知道小麗的閨蜜住處,既然老頭這時候發信息匯報「軍情」,小麗肯定不在家,第一個去處,很可能就是小麗閨蜜的家。閨蜜處實際上就是她們打牌的地方,離他們家不遠的村子,一棟獨立的小樓,院子寬大,門口可以停放幾輛車子,很舒服的農家院落。

深秋的夜晚格外明亮,婆娑的月色灑在院子裡一地銀光。小袁沒心情看這些,利用月光的疏影掩護,靠近大門,凝神收索院子裡面的動靜。只聽見「碰!」「我糊了!」的男人聲,然後「呼呼啦啦」麻將的洗牌聲。再然後「靠!老娘的手氣太臭了!」這是小麗閨蜜的標準語言。「小麗,剛才你就不應該打皮九,恁兩個打對牌呢!」

「小麗!」小袁心頭一震,果真在這裡。

「就你胡說八道,我咋可能打對牌呀?我的皮九是一對,老是碰不上,不掰開我也挺不了頭哇。」小麗還挺委屈的辯解道。

「好了,這錢不用掏了,算是請你們宵夜了!小麗,走,我送你回去!」那個「糊牌」的男人的聲音。

一陣嘩嘩啦啦的響動之後,幾個人慢慢騰騰地走了出來。月光雖亮,畢竟是夜晚,又是背光,小袁試圖看清楚那個「糊牌」的男人可惜實在看不清,只能從身高年齡上判斷,是個同齡人,一看就是個「痞子」貨色,走路吊兒郎當,提溜一件外套,抽着煙,還用手扒着小麗的肩膀。小麗躲開一下,那傢伙有把手「扒」過去,第二次小麗沒躲,或者是不想躲。

小袁看在眼裡,氣在心頭,真想上去揍那個狗日的,但是為了看個究竟,他還是暫時忍下這口氣,冷靜中消無聲息地跟在後面。

小袁的村西頭有一片小樹林,平常幾乎沒人去,落葉繽紛,松鬆軟軟的像給出軌的人們準備的一張天然席夢思。小麗和那個「糊牌」的男人勾肩搭背,竊竊私語,根本聽不到這對狗男女說的啥,只是看見兩個傢伙一溜煙鑽進了小樹林,鑑於文明社會的要求,後面的不能贅述了。

不該發生的事兒,居然發生在小袁自家的身上,小袁恨不得拿刀捅了這對狗男女,他漲紅了臉,渾身氣的發抖,為了三個孩子,為了一個家的完整,他還是悄悄返回去拿車,然後回到家裡等着問個明白。

等了一會兒,小麗回家了,像個沒事兒人似的。突然看見小袁在家,有點吃驚,但是也僅僅是瞬間的事兒,便恢復了正常情緒。這種正常,放在特殊時期受過特殊訓練的特工身上,也不過如此。

小袁氣不打一處來,便把今晚上聽到的看到的一股腦兒,全部說給小麗聽。小袁壓抑着自己的情緒,按照時間、地點和情節對話,儘量按照事實陳述,語氣力爭平和。誰知小麗聽完之後,一掃往日的溫婉賢良,「火」騰地竄起來:「你居然跟蹤我?居然調查我?居然……你要不想過,我明天就走!」

看到面目全非的妻子,小袁再也不說話,頭一扭,撂下一句「你睡吧!」便面無表情地離開了家。

其實小袁並沒走遠,他徑直走到兒時常去的洪河邊,看着平靜的河水,再也無法控制憤怒委屈,更多地是一種羞恥感噩夢般縈繞心頭,揮之不去。他患得患失,想去殺掉他(她)們,但是殺掉之後呢?年邁的爹娘怎麼辦?三個孩子怎麼辦?我就這樣毀在這個女人手裡嗎?我的家難道就這樣毀了嗎?他實在找不到一個可以解決的辦法,便失聲痛哭起來。河水鱗光閃閃,潛在河底的魚兒聽到哭聲,游到岸邊,聽了聽小袁的糾結心事,撲閃一下尾巴,找不到一句安慰的話語。

第二天,第三天,小袁都在一種無法排解的憂鬱中度過。一直到星期天,小袁像往常一樣回到了家,開始正視殘酷的現實。回去之後,小麗也沒什麼反應,日子表面上跟往常一樣,一日三餐,鍋碗瓢勺交響曲繼續吹奏,孩子們該學習的學習,該玩耍的玩耍,該吃飯時吃飯,不一樣的是小袁心頭的瘡疤一直在發酵。

反正從那晚開始,再也沒看見小袁真心的笑臉。[1]

作者簡介

劉峰,筆名金戈,男,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