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權力頂峰的農民領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登上權力頂峰的農民領袖,歷史故事。[1]
故事內容
至正二十七年九月,朱元璋部將朱亮祖攻取台州、溫州。十一月,部將湯和下慶元(今浙江寧波),方國珍逃入海中,不久為廖永忠所敗。方國珍走投無路,只好投降朱元璋。次年正月,湯和與廖永忠擒獲陳友定,平定福建。同年,廖永忠、朱亮祖、楊璟等人攻取廣東、廣西。在平定東南之時,至正二十七年十月,朱元璋命將北征蒙古,山東、河南隨即而下,馮勝也攻克了潼關。
在轟轟烈烈的北伐中,朱元璋於1368年正月在金陵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這常遇春像個當初的放牛娃、小沙彌終於躍上了權力的巔峰。這裡順帶提一下,朱元璋為何選定國號為大明呢?熟讀金庸小說的人都知道《倚天屠龍記》,在這部武俠小說中,明教與元朝勢不兩立。而且,小說中有幾位人物也與歷史人物重合,比如頗有心計的朱元璋、勇猛忠信的常遇春,還有布袋和尚彭瑩玉等人。那麼朱元璋定國號是否真的與明教有關係?
按照吳晗的觀點,"大明"的意義的確出於明教。明教,原稱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所創,唐延載元年(694)傳入中國,因其崇拜光明,所以又稱明教。明教的教義是二宗三際,即他們認為統治世界的明暗兩種力量,為明暗二宗;明暗兩種力量相互鬥爭,經過初際、中際、後際三個階南京徐達墓段,為三際。明是光明,代表善和理;暗是黑暗,代表惡和欲。在初際階段,還沒有天地,明暗相互對立;中際階段,暗占據優勢地位,這時明王出世,經過鬥爭將黑暗趕走;後際階段,明暗各歸本位。明教對於那些受到壓迫和剝削的人具有很大的號召力,因為明教主張迎接明王出世,改變現狀,相信不久以後人們會過上好日子。
元朝末年,明教正是利用這一點在廣大窮困農民間進行傳教,準備武裝起義。當時明教的彭瑩玉,在淮西傳教,宣揚明王就要降世了,要信徒做好準備。至元四年(1338),彭瑩玉和他的徒弟周子旺在袁州(今江西宜春縣)率眾五千餘人起事,雖遭鎮壓失敗,但此後各地起義不斷,而彭瑩玉也在堅持鬥爭。河北韓山童也是重要的秘密宗教領袖,廣招信徒,醞釀起事。至正十一年(1351),元朝徵發農民15萬修黃河。韓山童派人預先在河道中埋下一個一隻眼的石人,上面刻有"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字樣。石人挖出後,人心不穩。韓山童認為時機成熟,聯繫劉福通等人準備起事,推舉韓山童為明王。事情泄露,韓山童被殺,其妻楊氏帶着兒子韓林兒逃脫。劉福通力戰突圍,後攻取潁州等地。各地聞風而動,接連起義,掀起了元末農民起義的高潮。劉福通擁立韓林兒為小明王,建立龍鳳政權。朱元璋所在的郭子興部,在郭子興死後其子郭天敘受劉福通節制,所以朱元璋其實是小明王的部將。後來朱元璋勢力強大,命廖永忠迎小明王到自己的軍中,途中小明王在坐船時落水,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死掉了。有史家認為,這可能是朱元璋安排的。
朱元璋定國號為"大明",是承繼小明王而來,"國號大明,承林兒小明號也",據說這是劉基的主意。朱元璋手下的將領,不是出於淮西彭瑩玉的教化,就是小明王的屬下,大都是明教的教徒,因此朱元璋定國號為大明自然順理成章,而且這樣還意味着朱元璋就是明王降世,其他人都不具有合法性,社會上再也不應出現其他的明王了,這也有助於穩定人心。另外,明字代表着光明,分開是日、月二字,是十分吉祥的詞彙,代表了大明王朝的神聖。值得注意的是,在朱元璋登基之後不久,為防止秘密教會危害自己的統治,他下旨禁止一切邪教,包括白蓮教、彌勒教、明教等。
《太祖實錄》所載北伐滅元戰略確立國號後,朱元璋加速了統一的進程。洪武元年五月,他視察開封,部署北伐的進一步軍事行動。七月,元順帝北遁。徐達勢如破竹,八月占領元朝國都大都(今北京),元朝的統治結束,歷史進入了朱元璋的大明時代。隨即徐達平定山西,次年收復陝西。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命湯和、傅友德南北夾擊四川的夏政權明玉珍,於七月平定四川。朱元璋幾次招降雲南未得,於洪武十四年(1381)派傅友德、藍玉、沐英征討,親自製定進軍路線。平定雲南後,朱元璋留沐英世守雲南,直到明朝滅亡。洪武二十年(1387),他派傅友德、藍玉擊敗納哈出,逐步統一了東北。至此,朱元璋基本上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
成功秘訣。從朱元璋參加農民起義軍,到他在金陵稱帝,用了17年的時間。在當時所處的年代,群雄競起,逐鹿中原,先後出現了天完、龍鳳、大周、大漢、夏、吳等諸多政權,然而卻是後起的朱元璋完成了一統帝業。是什麼因素讓朱元璋笑到了最後,實現了天壤之別的巨大飛躍?
首先,這要歸功於朱元璋卓越的個人能力和堅毅果決的性格魅力。幼年艱辛的生活造就了他堅強剛毅的性格,雲遊僧的經歷開拓了他的眼界,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了解。他投奔郭子興沒有多久,因為英勇機敏,就被提升為九夫長,並被郭子興賞識,將養女馬氏嫁給他,由此在義軍中的地位不斷提升。當彭大、趙君用失利逃到濠州,鳩占鵲巢,矛盾加劇,郭子興被趙君用囚禁時,郭子興的部將,甚至他的兒子都躲匿起來,沒有人敢站出來救郭子興。正是朱元璋從前線趕回來,利用彭大和趙君用之間的矛盾,夜訪彭大,陳說利害關係,勸說彭大出兵,才將郭子興解救出來,當時他參軍剛剛六個月。這種臨危不亂、果敢機智的素質,是他超出常人的地方,也是他終成大業的重要原因。後來,不斷壯大的朱元璋引起了郭子興的猜忌,逐漸被排擠,有時連一日三餐都無法保證。不過,這對於在貧困中成長起來的朱元璋不算什麼,他在忍耐中等待機會。不久,在強大敵人的壓迫下,郭子興不得不請朱元璋幫助他謀劃統籌。在郭子興病逝後,朱元璋掌握了這支隊伍。短短3年間,朱元璋就從普通一兵搖身一變成為擁兵10萬的大元帥。
參考資料
- ↑ 登上權力頂峰的農民領袖 中國歷史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