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白扁豆花為豆科植物扁豆,7~8月間採收未完全開放的花,曬乾或陰乾。主產浙江、安徽、河南。健脾和胃,消暑化濕。治痢疾,泄瀉,赤白帶下。[1]
白扁豆花 | |
---|---|
原圖鏈接 來自百科 白扁豆花 |
5片,皺縮,黃白色或黃棕色,有脈紋,未開放的花外為旗瓣所包,開放後即向外反折,翼瓣位於兩側,龍骨瓣鐮鈎狀;雄蕊10,其中9枚基部聯合;裡面有一黃綠色柱狀的雌蕊,彎曲,先端可見白色細毛絨。 形態特徵== 相關視頻 == 乾燥花呈扁平不規則三角形。
下部有綠褐色鍾狀的花萼,萼齒5,外面被白色短毛。
質軟,體輕。
氣微香,味淡。
以朵大、色白、乾燥者為佳。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炮製:去柄,篩去泥土,揀去雜質及黑色花朵。
性味
①《山東中藥》:味甘。
②《四川中藥志》:性平,味甘淡,無毒。
功效
健脾和胃,消暑化濕。
治痢疾,泄瀉,赤白帶下。
①《本草圖經》:主女子赤白下,干末,米飲和服。
②《綱目》:焙研服,治崩帶;作餛飩食,治泄痢;擂水飲,解中一切藥毒。
③《嶺南採藥錄》;敷跌打傷,去瘀生新,消腫散青黑。
④《四川中藥志》:和胃健脾,清熱除濕。
治暑熱神昏,濕滯中焦,下痢膿血,夏口腹瀉及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或研末。
外用:搗敷。
摺疊選方
①治一切泄痢:白扁豆花正開者,擇淨勿洗,以滾湯瀹過,和小豬脊肉一條,蔥一根,胡椒七粒,醬汁拌勻,就以瀹豆花汁和麵包作小餛飩,炙熟食之。
(《必用食治方》)②治婦人白崩:白扁豆花(紫者勿用)焙乾為末,炒米煮飲入燒鹽,空心服。
(《奇效良方》)
臨床應用
治療細菌性痢疾干白扁豆花100克,製成100%煎液。
口服劑量按每次每公斤體重0.5~1毫升計算,每6小時1次,7天為一療程。
觀察13例,經治3~7天後,痊癒(臨床症狀消失.大便培養連續二次陰性)7例,進步(臨床症狀部分消失或減輕)3例,無效3例。
治程中未見副作用。
據實驗證明,每毫升台生藥62.5毫克的扁豆花煎液在試管內可抑制宋內氏型、弗氏型痢疾桿菌生長。
名家論述
《本草便讀》:扁豆花亦者入血分而宣瘀,白者入氣分而行氣,凡花皆散,故可消暑散邪,以治夏月泄痢等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