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宋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白沙宋墓》,中國北宋末年家族墓葬的考古發掘報告。宿白著。1957年9月中國文物出版社出版。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約32萬字,插圖85版237幅,插頁4版,彩色圖版10版,黑白圖版39版。共分緒言、第一號墓——第三號墓、與三墓有關的幾個問題5部分。文後有簡短後記。緒言簡介了發掘工作的緣起,工作隊的組成,報告的編寫經過和白沙鎮的地理環境、歷史變遷及宋墓的具體位置。第1號墓、第2號墓和第3號墓部分,分別介紹了各墓的發掘經過,墓的構造、墓的裝飾,人骨和隨葬品。重點是敘述三墓的構造和裝飾。三墓都由墓道、墓門、過道(甬道)和墓室組成。除一號墓為前後墓室外,余皆為單室。墓道都為豎井階梯式。墓門、過道和墓室都是磚砌的仿木建築構造。墓門正面是仿木結構的門樓,上砌斗拱、檐椽和瓦脊。過道及墓室各壁都砌出柱和斗拱,斗拱都為單抄單昂重拱五鋪作。一號墓前室為扁方形,其餘都為六角形。仿木建築上有彩畫。過道及墓室四壁都有彩繪壁畫,其主要內容是表現墓主人生前的各種生活情景和「開芳宴」的場面。各墓都發現有兩具骨架,應系夫婦合葬墓。除3號墓外,都有隨葬品。在與三墓有關的幾個問題中,着重探討了墓的年代、三墓之間的關係、墓主人的社會身份及墓室內構造和布置。根據第1號墓的壁畫紀年題記及地券上的紀年,作者肯定墓主為趙大翁,其年代為北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第2、第3號墓未發現紀年,但通過對仿木建築構造和裝飾紋樣及隨葬品的研究,推定第2號墓比第1號墓為晚,第3號墓又較第2號墓略晚。第2號墓估計在徽宗時代。第3號墓的下限,應不超過宣和六年。通過對三墓的埋葬位置與敦煌發現的唐代《相陰陽寶書》、《葬錄》等寫本以及北宋官定的《地理新書》和《昭穆葬圖》等書分析比較認為:第1號墓為主墓,第2、第3號墓為其家屬墓。墓主人的社會身份是富厚家貲的地主,也許還兼營商業。同時指出:三墓室內構造與北宋小木作的廣泛流行有關,而小木作的廣泛流行與墓室內的布置所反映的居室陳設的變革,都和當時城市商業的發展與繁榮有密切的關係。
本書在研究方法上,體現了將文獻考據與考古實物相結合,是有關宋代考古學的重要著作。
作者介紹
宿白(1922—),中國遼寧瀋陽人。194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史學系。先後在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歷史系考古教研室和考古系任職,曾任考古系主任。1979年後,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學術委員、國家文物委員會委員和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1]。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2]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