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皆 |
皆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是jiē,釋義為全都歸零,全都零起步(在清零的基礎上再次比賽、較量,如打麻將中的胡牌)。
引申為副詞"都","全"。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皆
拼音; jiē
部首; 比/白
五筆; XXRF
倉頡; PPHA
鄭碼; RRN
筆順; 橫、豎提、撇、豎彎鈎、撇、豎、橫折、橫、橫(153532511)
字級; 一級
平水韻; 上平聲·九佳
總筆畫; 4+5/5+4
四角號碼; 2260₂
統一碼; U+7686
注音字母; ㄐㄧㄝ
造字法; 會意字或形聲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上下結構
字源演變
會意字。西周金文從從,從曰。
從表二人從行義;曰為指事字,示口在言語。兩構件相合,蓋會言行並相從意。戰國時尚以此為主流結構,時構件從或作(並),並的本義是二人相從,與構件從屬於形義相近偏旁的更替。當時更主要的一個變化是在秦系文字中構件從易作比。
《說文》把構件曰看作白(zì)則是錯誤的,戰國、秦漢時絕大多數作曰不作白即可證明。隸變後楷書作皆,仍從小篆結構下部作白不作曰。郭店楚簡皆作,是從比、從曰、從(niè)省,為皆之異體。
《汗簡》與《古文四聲韻》所收三個皆字作、、,實乃(liè)字,多有訛變,盧頭或訛作,(niè)或訛作。由於字假借作皆,故被郭、夏收入(二人書中多有假借字濫入本字)。郭店楚簡的,亦此字,假借作皆。中山王三器的,為此字之訛,亦假作皆。《說文》本義為"俱詞",即今表示整體的範圍副詞全、都,當是"言行並相從"的引申。
《金璋所藏甲骨卜辭》 189:"雪(神只)眔門皆酎,又(有)雨? "《詩·大雅·綿》:"百堵皆興,鼛鼓弗勝。"毛傳:"皆,俱也。"郭店楚簡《語叢一》:"上下得胃(謂)之信。"假借作"偕",一同,一起。《書·湯誓》:"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 《孟子·梁惠王上》引作"偕"。雲夢秦簡《日書》甲種88背1:"其後必有別,不皆居。"通"階",台階。晉孫綽《太宰郗鑒碑文》:"肇皆方尺,遂隆台岳。"通"則",就,就是。漢蔡邕《明堂月令論》:"魯太廟皆明堂也。"人名。皆壺:"皆。"
詳細釋義
基本字義; ㄐㄧㄝˉ
都、全(全為副詞的情況下同皆) 例:皆大歡喜。人人皆知。放之四海而皆準。盡人皆知。全民皆兵。桃、李、杏皆是水果。
常用詞組; 皆除jiēchú
[clear-cut] 在一個林區內採伐全部木材
【皆大歡喜】jiēdàhuānxǐ
[everybody is happy] 大家都歡歡喜喜;人人得到滿足,個個都很高興。
〖例句〗賀歲電影的結局通常都是皆大歡喜類型的。
詳細字義 〈副〉
(1) (會意。從比,從白。"比"意為"等列"、"個個一樣"。"白"意為"空無"。"比"與"白"聯合起來表示"個個空白"、"全都歸零"。
(2) 同本義 [all; every]
皆,俱詞也。--《說文》
百堵皆興。
皆死皆殯。--《左傳·哀公十一年》
予及汝皆亡。--《書·湯誓》
燕、 趙、 韓、 魏聞之,皆朝於 齊。--《戰國策·齊策》
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左傳·隱公元年》
皆以美於徐公。--《戰國策·齊策》
自是又南數里,地皆一狀。--唐·柳宗元《游黃溪記》
皆自於人歟。--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所在皆是。--宋· 蘇軾《石鐘山記》
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宋·蘇軾《超然台記》
里中士大夫往來(袁可立)祠下者皆伏軾下輿。--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皆托忠烈之名。-- 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環村居者皆獵戶。--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吾村十里皆平原
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蒲松齡《山市》
(3) 又如:皆悉(盡;全都);皆既(日月虧蝕全盡);這件事情人人皆知
(4) 通"偕";一同 [together]
皆行至於階讓。--《儀禮·聘禮》。注:"猶並也。"
皆陳殿下。--《戰國策·燕策》
左右皆流涕。--唐· 李朝威《柳毅傳》
宮中皆慟哭。
一時皆下。
廷中皆大笑。--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予及女皆亡。--《書·湯誓》
亡國之主不自以為惑。故與桀、 紂、 幽、 厲皆也。--《呂氏春秋·離謂》
(5) 皆,共也。王與二卿士,皆五百人當之,則可矣--《左傳·哀公十六年》
英語 all, every, everybody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古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諧切,$音街。《說文》俱詞也。《小爾雅》同也。《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鄭康成讀皆如懈,非。
又《字彙補》居之切,音箕。《前漢·孟喜傳》箕子者,萬物方荄茲也。《師古注》荄,音皆。古皆荄與箕音同。
又葉舉里切,音幾。《詩·周頌》以治百禮,降福孔皆。《傳》皆,遍也。與偕通。《荀勖東西廂歌》降福孔偕。 《說文》白字兩見,一在自部,自部之白,疾二切,卽自字。皆字載自部中,則應從白。《集韻》或作皆,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