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視雙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目視雙星 |
目視雙星visual binary star ,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意思。狹義指觀測者能直接用望遠鏡分辨開兩顆子星的雙星﹐廣義指用光學方法才能分辨開兩顆子星的雙星。兩子星間的角距離和方位角可直接測量。通過觀測可以獲得目視雙星系統的公轉周期 p 和軌道半長徑a ﹐如果p 用年﹑a 用天文單位表示﹐雙星系統總質量M +M 用太陽質量作單位﹐則由開普勒第三定律可得﹕M 1+M 2 =a /p 。因此觀測目視雙星能提供一種測定恆星質量的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方法。
簡介
當前﹐目視雙星的光學觀測有目視﹑照相和干涉三種方法。它們各具特點﹐可以互相補充﹐但是不能互相取代。照相方法取得角距離的下限是25。目視觀測的分辨率較高﹐在大氣寧靜的一剎那﹐甚至能觀測到角距01以下的雙星。干涉方法已成功地測量到001。由於觀測技術的提高﹐對某些分光雙星﹐例如北冕座β可用目視方法進行研究。最早從事雙星觀測的是 F.W.赫歇耳﹐他編制了848對雙星表(H)。後來有斯特魯維雙星表(Σ)和 O.B.斯特魯維雙星表 (OΣ)。目視雙星的大量發現是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期的事情﹐當時使用大型折光鏡﹐配以高倍目鏡﹐用目視方法對全天 9.0星等以上的亮星進行巡天觀測。1906年刊布《伯納姆雙星總表》(BDS)﹐列出赤緯在-30°以北的 13﹐655對目視雙星。1932年出版《艾特肯雙星總表》(ADS)﹐列出赤緯在-30°以北的17﹐180對目視雙星。1963年又有傑弗斯和范登博斯的《雙星索引星表》(IDS)問世﹐列出64﹐247對目視雙星。
評價
理論計算表明﹐在銀河系中構成雙星系統的條件是子星間的距離不大於 5萬天文單位。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半人馬座α是一個三合星﹐其中兩顆星構成目視雙星﹐公轉周期為80年。目視雙星往往和分光雙星﹑蝕雙星(也稱交食雙星)組成一個體系。例如北河二(雙子座α)﹐就是這種混合體。北河二的甲星和乙星組成目視雙星﹐甲﹑乙又都是分光雙星﹐丙星是周期為0.8日的交蝕雙星﹐因此﹐北河二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六合星系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