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知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知言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中的一個名詞。

在漢字的歷史上,人們通常把秦代之前留傳下來的篆體文字和象形文字稱為「古文字[1]」,而將隸書和之後出現的字體稱為「今文字」。因此,「隸變[2]」就成為漢字由古體(古文字)演變為今體(今文字)的分界線。

名詞解釋

察知言辭的真意。早期儒家的《論語》《孟子》等文獻中都提到「知言」 的觀念。儒家認為,言辭是人們表達和交流的中介。但由於種種原因,很多時候言辭並不能準確、真實、完整地傳達意義。因此儒家強調要善於辨察言 辭偏離真意的原因,並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探究言辭的真意。

引例1

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論語·堯曰》) (不善於分辨別人的話,就不能真正地了解他。)

引例2

「何謂知言?」曰:「詖(bì)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孟子·公孫丑上》) (公孫丑問:「什麼是知言?」孟子說:「偏頗的言辭知道它片面的地方,浮誇的言辭知道它失實的地方,邪異的言辭知道它偏離正道的地方,搪塞的言辭知道它理屈詞窮的地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