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祛風 |
祛風,拼音是qū fēng,漢語詞語,是指通過服用中藥對身體的不適進行調理。而這種不適是中醫認為的:風有內風、外風之分。人素體血虛,或者因為失血、耗血,而使肌體發生乾燥之症,而見形體消瘦,皮膚乾燥,時發眩暈,此乃「內風」之象。
解釋
疏散風邪的統稱。即祛除表里、經絡、臟腑間留滯的風邪
出處
《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改用一個丸劑的方子,加入幾味祛風的藥,漸漸見效。
祛風是中醫學中治療方法的名稱,簡言之是祛除身體體表或者體內風邪的意思。中醫認為風邪若經常侵襲人體,可能會導致人體罹患某些疾病,或出現臟腑功能失調。風邪侵襲人體可以分為外風和內風,外風是指自然界中的風邪,從人體的體表皮毛而入,而內風則是由於臟腑功能失調導致身體產生內風之邪,導致機體出現一系列的表現。
針對外風侵襲人體,或者由於臟腑功能失調導致風邪內生出現的症狀,中醫一般需要採用祛風的方法進行治療。祛除外風的常見藥物,如荊芥、防風、秦艽、獨活、威靈仙、海風藤、桑寄生、伸筋草等,都具有較好的祛除外風功效。祛除內風的藥物,常見的有羚羊角、天麻、鈎藤、白蒺藜、石決明、磁石、地龍、僵蠶等,對於臟腑功能失調導致的內風之邪也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風邪侵襲人體具有較多特點,如風邪經常侵襲人體的頭面部,而且風邪侵襲人體所導致的疾病具有症狀多變、定位游移不定的特點,風邪侵襲人體可以使肢體的關節或者軀體出現類似搖動的症狀,如肢體的痙攣、抽搐。風邪也常夾帶其它的病邪,合在一起傷害機體,常作為外邪侵襲人體的先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