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
禸
讀音;
róu
部首;
忄
筆畫;
4
基本釋義;
禸,古同"蹂"。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人九切《韻會》忍九切,$音蹂。《說文》獸足蹂地也。象形。九聲。《爾雅·釋獸》狸狐貒貈丑,其足蹯,其跡禸。《疏》蹯,掌也。此四獸之類,皆有掌蹯,其指頭著地處名禸。
又《廣韻》《集韻》$女九切,音鈕。《爾雅·釋獸》陸德明讀。 《正字通》篆文禸本三畫。舊本沿俗作厶,入五畫,非。○按《徐鉉·新附篆文》作蹂,《正訛》斥為俗字,非。
又《秦風》厹矛。陸德明:厹音求。鄭注:三隅矛也。《字彙》禸讀柔上聲。
又雲與厹同,亦非。[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