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離石 | |
---|---|
別名 | 石州 |
離石區地處山西省西部,呂梁山脈中段西側,地理坐標北緯37°21′——37°42′,東經110°55′——111°35′,自北部順時針方向分別與方山縣、交城縣、文水縣、汾陽市、中陽縣、柳林縣、臨縣等七縣市相鄰,處於整個呂梁市的地理中心,是呂梁市政府駐地,呂梁市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同時離石區扼秦晉交通要衝,是華北通向西部的重要中樞。
離石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全區下轄7個街道、2個鎮和3個鄉,行政區域總面積1324平方公里,總人口32.49萬人(2012年)。2019年5月,離石區退出貧困縣。
中文名稱; 離石區
外文名稱: Lishi District
別 名: 石州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所屬地區: 中國 山西 呂梁
下轄地區: 7個街道、2個鎮、3個鄉
政府駐地:離石區交通路9號
電話區號: 0358
郵政區碼: 033000
地理位置: 山西省西部
面 積: 1324平方公里
人 口: 32.49萬(2012年)
氣候條件: 溫帶大陸性氣候
著名景點: 鳳山、漢化石像博物館、安國寺
機 場: 呂梁大武機場
火車站: 呂梁站
車牌代碼: 晉J
行政代碼: 141102
目錄
地理環境
位置
呂梁市離石區地處山西省西部,位於北緯37°21′~37°42′,東經110°55′~111°35′。全區總面積1324平方公里。離石城區位於區境腹地偏西南的東川河、北川河交匯外,海拔920~940米。向東經東川翻越薛公嶺達汾陽,距汾陽市81公里。
東北經小東川翻呂梁山即為文水、交城兩縣,距文水縣城112公里,交城縣城131公里;向北經北川直通方山,距方山縣城47公里;西北經北川向西達臨縣,距臨縣城65公里;西南經西川直通柳林縣,距柳林縣城30公里;東南經南川直通中陽縣,距中陽縣城26公里。
距山西省會太原189公里,距首都北京720公里,距太原武宿國際機場200公里,距最近的海港——天津港800公里。[1]
地質地貌
離石區地質構造以呂梁——太行斷塊為主體,只西北部(馬頭山以西地區)屬鄂爾多斯斷塊東緣。其間褶皺和斷裂較為發育。區內缺失奧陶系上統、志留系、泥盆系及株羅系、白堊系地層,但太古界(界同口群、呂梁山群)、元古界(野雞山群),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下統和中統、石炭系、二迭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等,在地層均有出露,且發育較為齊全。[2]
離石區地處呂梁山腹地,地勢東部高而寬,西部低而窄,境內山多川少。北川河由北而南,東川河由東而西流經全區,兩河在城西南合流後至交口街道合南川河而後出境注入黃河。
最高點為區東北骨脊山,海拔2535米,最底點為三川河河谷,海拔889米,境內東部是高寒山地,面積266.6平方公里,占全區總面積的20%,是境內主要林區,宜於發展林牧業。城東北為連綿不斷的梁峁土石山區,面積398.4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0%;城西馬頭山、王老婆山俯伏南北,為黃土丘陵溝壑區,面積66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50%。
土石山區和黃土丘陵區相加占全區總面積的80%,其特徵是氣候溫和乾旱少雨,但發展生產潛能很大,是境內雜糧生產區;中部是以北川和東川為主的河谷地帶,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人口集中,是境內重要的糧食和蔬菜基地。
氣候特徵
離石地處中緯度偏南的晉西黃土高原。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無霜期110——170天。年平均氣溫 8.9℃,最低為-25.5℃(1971年1月22日),最高為38.9℃(1966年6月21日)。年日照時數為2633.8小時,平均日照率為60%,有效積溫達3298℃,年蒸發量為1850.8毫米。最大風速3.1米/秒。
年平均降水量為450~550毫米。1954~1990年統計數據顯示,離石區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下占8.3%,300~400毫米占30.6%,500~600毫米占13.9%,600毫米以上占27.8%,年內季節雨量分配為春季少雨乾旱,夏季多雨濕潤,1—6月份占全年雨量的23.4%,7—9月份占全年雨量的62.3%。
水文
境內地表水屬黃河水系。除西部馬頭山以西地區屬湫水河支流,東部西華鎮一帶屬汾河三道川支流外,其餘都屬三川河一級支流。由於地處晉西黃土高原,地形東北高而西南低,大東川、小東川、北川三道大川成扇形分布,溝谷成樹枝狀發育。
在大自然的切割下,淺小者為溝為渠,深大者成谷成川,水系發育,水網密布,形成群山連綿、梁峁起伏、溝壑縱橫、川谷有序的自然景觀。1公里以上的溝道有387條,其中3公里以下的有307條,3—5公里的有43條,10公里的有28條,10公里以上的有9條。三川河流域面積占全區總流域面積的71%,達946.6平方公里。
土壤
根據1980年進行的土壤普查,全區土壤總面積187.37萬畝,可分為5個土類、13個亞類、44個土屬、93個土種。亞高山草甸土分布在本區東北部海拔2200米以上的南雲頂山,四十里跑馬土焉的山頂平台和緩坡處,總面積1700畝。該土類在本區只有一個亞類,根據母質類型劃分為一個土屬和一個典型土種,即石灰岩質亞高山草甸土。
植被
離石區境內地表植被,受地形、氣候、水文、海拔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各地貌單元差異很大,植被群落分布較為複雜。東北部植被良好,中西部植被不良,全區植被覆蓋率不足30%。
森林植被主要分布於境東北部的基岩山區,以骨脊山、雲頂山、尖山、北海山等山脈為主,大部在信義、吳城鎮境內,森林覆蓋率達29.6%,是全縣植被最好的地方,面積266.6平方公里,占全區總面積的20%,為全區的主要林區及林業基地。海拔1800米以上,主要為針葉林覆蓋,1400~1800米,為針、闊混交林,以及密灌草叢植被。
灌木草叢植被主要分布區境中西部土石山區的除馬頭山、神仙山、玉林山、雙山、烏嚴山及東南部的起雲山等石質山區,其餘在饅頭形、渾圓狀起伏梁峁上。灌叢大部分為荊條、醋柳、胡枝子、達烏里等;草叢為旱生類雜草,有蒿類、蘆葦、白羊草、狗尾草等。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離石區國土總面積共1324平方公里,折合198.6萬畝。其中林地261416畝,占總面積的13.16%;牧草牧地27131畝,占總面積的1.37%;交通、河流、村莊等特用地68794畝占總面積的3.46%;陡崖、石壁、岩石等暫有用地173024畝,占總面積的8.71%;荒山荒坡859100畝(內有省直國營林場和各鄉鎮宜林地51.62萬畝),占總面積的43.26%;農耕地596532畝,占總面積的30.04%『
其中水澆地28620畝,占耕地的4.8%;溝壩地17370畝,占耕地的2.9%;梯田地79120畝,占耕地的13.2%;15°以下的坡耕地244280畝,占耕地的40.9%;15°~25°的坡耕地188670畝,占耕地的31.7%;26°以上的坡耕地38300畝,占耕地的6.5%。
1990年,全區人均占有耕地3.38畝。全區人均占有地土地8.92畝(不包括省直林場占地)為呂梁市人均土地11.61畝的75%,為全省人均土地8.92畝的97%;為全國人均土地14.4畝的60%。
礦產資源
離石區境內地質特徵有利於各種礦產的形成,初步發現和探明的主要礦產有:煤、鋁土礦、鐵礦、鋁鋅礦、銅礦、鍺、稀土及石灰岩、白雲岩、螢石、石棉、鉀長石、石膏、石墨、高鋁粘土等十幾種。已探明含煤面積300平方公里,占離柳礦區的38.2%,地質儲量為31億噸,占礦區總儲量的40.26%,其中焦煤6.48億噸。
煤質優良,品種齊全,可採煤層有3#、4#、5#、6#、8#、9#、10#,其中4#為焦煤,原煤灰份在10%以下,含硫0.6%以下,是國內國際市場的緊缺品種,被中外專家譽為「國寶」。
白雲岩儲量22.5億噸;大理石儲存面積30平方公里,厚度達250米~300米;石英儲量200多萬噸;石灰石、石棉、沸石、白長石、螢石、雲母、水晶石儲量可觀,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3]
森林
離石區天然林占地共77.76萬畝(內含林草混生地),占全區總面積的39.24%。其中成林37.72萬畝,疏林4.2萬畝,灌木林29.41萬畝,未成林6.4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9.6%。其中省屬4個林場(吳城林場、南海灘林場、千年林場、嚴村林場)占有林地約43.5萬畝,有成林25.37萬畝,疏林1.69萬畝,灌木林14.12萬畝,未成林2.32萬畝。
區屬國營林場占有林地30萬畝,有成林10.52萬畝,疏林6.25萬畝,灌木林7.78萬畝,未成林5.89萬畝。除省屬林場外,本區林木蓄積量達25.8萬立方米。全區共有天然草場60塊,總面積71.7萬畝,占全區總面積的36.3%。東北部山區占83.3%,中部及沿川占10.4%,西部山區占6.3%。草地質量平均為3.7等,4.8級屬中下等草場。
野生動植物
離石區境內野生植物資源較為豐富,主要有喬木、灌木、花卉、藥用植物、真菌植物等五大類,其中可供大量採集的中草藥就達300餘種,有藥用和食用的真菌主要有木耳、蘑菇、地耳(地谷壘)、豬苓、馬勃等。雲頂山偶爾可見到珍貴的猴頭。野生動物資源主要有獸類、禽類、爬灰、小生動物、昆蟲等五大類。
人口
截至2012年,離石區全區常住人口為324927人,其中男性167881人,女性157046人,性別比為106.9:100(女);城鎮人口263092人,鄉村人口61835人,城鎮化率80.97%;出生3564人,出生率11.01‰;死亡1623人,死亡率5.01‰;自然增長率6.00‰。 [4]
截至2016年9月底,全員人口信息系統年末人口為295024人(2016年統計局公布常住人口為328752人)。其中出生人口2750人,出生率為9.36‰,死亡率為1.61‰,自增率為7.75‰,性別比為110.41。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到2008年底,所有坡耕地實現核桃林全覆蓋,總面積突破20萬畝,基本達到人均2畝的標準。 蔬菜、蛋產量均大幅度增加。2007年,全區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75524萬元,比1978年的5940萬元增長11.7倍;農民人均純收入1231元,是1978年53元的23.23倍。
第二產業
截至2005年末,離石區擁有21萬噸以上煤礦10座,40萬噸以上大機焦企業5個,30萬噸以上的水泥企業2戶,初步形成了煤炭、焦化、建材、電纜、中成藥、農副產品加工、冶金七大產業體系。 [5]
離石區1978年全部工業總產值僅為2523萬元,2007年達到15.2億元,增長59.25倍。焦化產業經歷了土焦、萍鄉爐、仿山佳到大機焦的發展歷程,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成為山西省重要的焦炭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
到2007年年底,全區初步形成了「煤——焦——化」、「煤——焦——電——材(熱)」兩條完整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培育了大土河等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旗艦,形成了大土河、信義兩個焦化工業園區。
改革開放三十年,非煤產業異軍突起,億龍、樓橋兩個日產4000噸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項目有序推進;多晶硅太陽能試產成功,引領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
第三產業
改革開放三十年,離石區以賓館、飯店為主體的餐飲服務業規模崛起迅速,以汽車交通為重點的運輸服務業快速發展,以商場、市場建設、倉儲、物流為重點的商貿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離石逐步成為引領呂梁山、輻射晉西北、連接中西部的商貿核心區。2007年,離石區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到19.85億元,比1978年2651.14萬元增長74倍。
社會事業
文化
離石彈唱被列入第一批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在每年春節期間舉行集中展演;特色鑼鼓、離石秧歌在豐富群眾生活、提高文化品位的實踐中不斷發揚光大。
作家王永泰創作的長篇小說《清官于成龍》被改編為電視劇,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引起強烈反響,以此為題材的京劇、晉劇在全國各地巡迴演出。《直臣孫家淦》、《高高的南梁》、《浴血呂梁》、《師範女生》等一批文化精品相繼問世。
改革開放三十年,離石區文化館建成投用,12個鄉鎮、街道全部建立了文化站,20%以上的村建立了綜合文化室。連續舉辦周末廣場文藝晚會,形成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全區興辦文化經營單位近110家,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迅速,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有線電視。
安國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千年生態旅遊區、「晉商通道」三個特色旅遊產品得到深度開發,與磧口古鎮、北武當山、晉商文化大院等周邊旅遊項目實現有效對接。
教育
截至2007年,離石區共有各類學校114所,教職員工2800餘名,在校中小學生數50000餘人;中小學校園占地面積、建築面積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2007年萬人及格率增長幅度、考生及格率增長幅度、考生平均分增長幅度三項指標位居呂梁市第一。
同時,作為呂梁市政府駐地,離石區有呂梁學院、呂梁教育學院、呂梁市委黨校、呂梁市廣播電視大學、呂梁市農業學校、呂梁市會計學校、呂梁市衛生學校等17所駐區大中專院校,成為呂梁市經濟社會發展不竭的人才源。
衛生
離石區有呂梁市僅有的兩所三級甲等醫院之一的呂梁市人民醫院,它是山西中醫藥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是呂梁山上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急救、康復於一體的綜合性醫院。[6]
交通運輸
2011年1月11日通車的太中銀鐵路穿境而過,沿線第三大站——呂梁站坐落於離石區,經停的列車可達北京、瀋陽、哈爾濱、上海、成都、重慶、石家莊、太原、鄭州、銀川、西安、蘭州、包頭、烏魯木齊等多個全國重要城市。
209國道與307國道縱橫貫穿離石區,是離石與外部聯繫的重要通道,青銀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境內有吳城、信義、離石東、離石西、棗林5個高速出入口。位於龍鳳南大街的呂梁市汽車站是是梁市一級汽車客運總站、呂梁市城市交通客運樞紐,開通有前往省內外的多趟客運班次。[7] 截至2007年年底,離石區通路里程達到1549.32公里,是1978年86公里的18倍,其中省國道138.48公里,縣鄉公路231.84公里,村村通、戶戶通油(水泥)路1179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達到1.17公里,行政村通水泥(油)路率達到100%。
離石城區距離呂梁大武機場23公里,距離太原武宿國際機場約190公里,乘坐飛機出行非常方便。
風景名勝
天貞觀
天貞觀,位於離石區濱河北東路三陽雲鳳山山腰,始建於宋代,到元代遭兵火焚毀,直到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又重修希夷廟。後來,在孫雲際先生主持下,先後進行過4次大擴建,使其成為道院規模。200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貞觀主要建築有黃籙寶壇玉皇樓、白雲洞、孫真人殿、三清殿、三官樓、雷公殿、靈官殿、讀書樓、土地廟、關帝廟、五道廟等古建築。現存29通(塊)歷代碑、碣、墓誌、經幢以及白雲洞殿內西牆壁上明永樂十一年(1425年)彩繪的壁畫《修建武當山宮感應之圖》。
白馬仙洞
白馬仙洞,位於離石區吳城鎮洞溝村九鳳山上,距離石城區27公里,距307國道8公里,交通便利。據地質專家和文物專家對白馬仙洞進行全面勘探後發現,該洞屬柳林泉城,是由地殼運動而形成,地質絕對年齡約1.4億年。白馬仙洞洞口至洞底全長約500米,洞口與洞底相對高差168米,專家稱之為「華北第一險洞」。
洞內留有近百首從遼金時代至今歷代先民們祈雨祭祀、祈福求康的墨跡。 已探明洞中有八洞,洞中套洞,景中生景,具有深而險、險而奇的特點,洞中險境遍布,岔道時有,寬處可跑馬閱兵,窄處難容一人;洞外歷代古建築和碑文矗立四周,從斑斑建築殘骸中可看到白馬仙洞歷史悠久。
據民間傳說,此洞為附近各州、府群眾祈雨之聖地;據離石地方志記載,此洞為黃帝之別宮,周朝得道仙翁「赤松子煉丹之所」,史載晉高祖也曾進洞祈雨。
安國寺
安國寺,位於離石城西南四公里的烏崖山麓,群山環抱,背依絕壁,面臨深谷。
安國寺原名安吉寺,始建於唐貞觀十一年(637年),曾為代宗女——昌化公主食邑。寺觀宏偉,殿宇軒昂,亭台樓閣相連。
佛殿居中,內塑五彩佛三尊,高四點八米。壁畫六十八幅,繪敘釋迦牟尼經歷。左有十王殿,殿東側為接客廳。對面銅塔樓,樓左右鐘鼓樓對稱。客廳東為一小院曰「清靜處」,樓下磚窯五孔,為於清端公祠堂,樓上亭閣七間為偏殿和關帝閣。
外圍古建築有石牌樓、觀音閣、於中丞公生祠、萊公別墅、磚塔等古建築,由南至東呈馬蹄形環繞。安國寺古剎佛教文化深厚,古建築群奇特,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
風景圖集
視頻
航拍呂梁離石
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