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趣(楊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秋趣》是中國當代作家楊林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秋趣
辦公室的沈老師在給大家分享剛買的「姑娘果」,同事們紛紛說,真好吃,還是小時候的味道。我也分得了兩顆,輕輕托在手心,淡黃而薄如蟬翼的外衣,隱約可見裡面金黃的果子,湊近跟前嗅了嗅,一股清香沁人心脾。不禁想起小時候的趣事來。
小時候,每到秋季,大人們忙得不可開交,小孩子們可快樂了。每天放學回到家,最期待的不是香噴噴的飯菜,而是父親、母親從衣袋裡掏出來的「香泡泡」,這是我們這兒的人們對「姑娘果」的稱呼。那時還沒有普遍使用除草劑,田地里除了雜草,還有很多野果,其中酸甜可口的香泡泡是小孩子們的最愛了。每每下午放了學,若沒有小孩子要乾的活,一群小夥伴便一陣風似得跑到收割後的大豆田、芝麻地里尋野果子(大人們割豆子、芝麻時若發現了香泡泡,都會小心鐮刀,避開它)。找到一棵香泡泡,上面往往掛滿了二、三十個或綠或黃的果子,用手小心捏住莖杆,輕輕搖晃幾下,成熟的果子便掉落下來。一個個如小黃燈籠一般可愛。撕開外衣,一顆顆黃橙橙的小果子,散發着誘人的香氣和油亮的光澤,酸甜的汁水直沁到心裡去,我們吃得可開心了,感覺這就是上天賜予的最好吃的東西了。
除了香泡泡,莊稼地里還有許多馬泡瓜,都是一片一片、一窩一窩的。馬泡瓜未成熟時是翠綠的,像小西瓜妞兒,只是小了些,頂大的也不過是有雞蛋黃般大。熟透了的馬泡瓜,全身鮮亮透黃,有濃郁的香氣。馬泡瓜吃起來汁水豐盈,只是皮略有點厚,味道也比香泡泡差了一點兒。我們常摘了許多,撿熟得好的吃了,未熟的便當彈珠玩。玩夠了,就丟給家裡的雞鴨們吃,也算是物盡其用了。
尋香泡泡、馬泡瓜時也常常尋得一些大螞蚱(那時農藥用得少,螞蚱、蟋蟀很多),我們便有了更令人興奮、期待的事了。年齡稍大的哥哥、姐姐從地頭、路邊搜集些枯草和曬乾了的紅薯秧,我們幾個小些的便去紅薯地里尋些落下的小紅薯。找一個地頭小溝的背風處,先鋪墊上一層乾草,把我們找到的小紅薯擺到乾草上,再把剩下的乾草、紅薯秧都堆到上面。一個姐姐拿了火柴點起來,待火燒得旺了,就把用枝條串起來的大螞蚱放到火邊烤。一會兒,焦香的味道便飄出來,直鑽進鼻孔里去,我們幾個小的孩子們就急嚷着要吃。待柴草燃盡,煙火散去,螞蚱也烤好了,我們一人分得了一隻。頭和翅膀都燒沒了,只剩下肥美的胸腹部,滿是鮮嫩金黃的仔,噴香撲鼻,直令人垂涎三尺。
吃完烤螞蚱,紅薯在灰燼堆里也燒得透了,用樹枝撥開灰,把紅薯扒拉到旁邊。等紅薯不燙手了,我們一人一個捧在手裡,剝開燒得黑焦的外皮,甜香軟糯,熱氣騰騰,不比現在的烤紅薯差。一邊用了力吹吹,一邊吃,待把紅薯吃完,大家都弄得手上、臉上、衣服上儘是黑灰,回到家自然少不了挨母親幾句憐愛的責罵。
時光荏苒,轉眼間,已是三、四十年光景了。各種除草劑幫了農民的大忙,但也殺死了許多有價值的野生中成藥、野果子。道地藥材淮半夏、孩子們最愛的香泡泡、馬泡瓜在田野里幾近絕跡了。那股清香、那份快樂也永遠留在了記憶深處。
我沒捨得吃這兩個香泡泡,把它們擺在案頭。[1]
作者簡介
楊林,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陳集中心學校教師,愛讀書,愛生活,愛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