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汗國
突厥汗國(突厥文:Old Turkic letter UK.svgOld Turkic letter R2.svgOld Turkic letter U.svgOld Turkic letter T2.svg türk;土耳其語:Göktürk Kağanlığı)是原先在柔然統治下的阿史那氏部族於552年在今蒙古國地區建立的古代帝國,一度控制漠北、中亞等柔然故地。581年突厥分裂成東突厥汗國和西突厥汗國,7世紀時先後為唐朝所滅。而東突厥復國後形成的後突厥汗國亦在8世紀為回紇滅亡。
汗國的建立
有人認為阿史那部最先是生活在鹹海邊的塞種,後東走至葉尼塞河南方,受鐵勒同化;阿史那部於6世紀初年遊牧於金山一代(今阿爾泰山),歸附於柔然,為其煉鐵奴。柔然由於長期與鐵勒(柔然人稱其為高車人,因為他們高大的車輪而得名)戰爭而削弱;546年,阿史那部首領脫離柔然,並於550年在首領土門的帶領下擊敗鐵勒,552年又打敗柔然,建立了政權,自稱伊利可汗;同時期的中國將其音譯為「突厥」。553年木杆可汗在都斤山(又作「郁都軍山」、「烏德鞬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建立王庭。
全盛時,其疆域東至大興安嶺,西抵西海(鹹海),北越貝加爾湖,南接阿姆河南,建立了官制,有立法,有文字。583年,隋將長孫晟用離間之計,使突厥汗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後在屢次與隋朝的戰爭中戰敗而走向衰落(參見隋與突厥之戰)。唐太宗貞觀四年(630年)與薛延陀攻滅東突厥,唐高宗顯慶四年(658年)唐又滅西突厥,餘部西遷中亞(參見唐滅東、西突厥之戰)。在唐高宗末年(682年),再度建立後突厥汗國,最後在745年,後突厥帝國亡於回紇[1]。
突厥可汗
突厥可汗,突厥汗國的創立者,阿史那氏,稱伊利可汗,父阿史那吐務。
突厥部落早年遊牧在阿爾泰山一帶原從屬於柔然。土門即位後大力從事東西方的貿易,實力漸強。542年打敗鐵勒。西魏大統十一年(545年),宇文泰首次遣使訪問突厥部落,標誌着中國中原王朝已承認突厥為獨立勢力。翌年(546年),鐵勒部落東征柔然。土門於中途邀擊之,大勝,收降鐵勒部眾5萬餘戶,遂有自立之意,要求柔然阿那瓌可汗將公主下嫁,阿那瓌大怒而拒,辱突厥為柔然「鍛奴」。土門亦怒,殺柔然使者,遣使向西魏求婚,並和波斯薩珊王朝通好。547年,西魏將長樂公主嫁與土門。
552年,土門起兵東征,留其弟室點密守衛突厥故地。在懷荒鎮以北擊敗阿那瓌,殺之。柔然在蒙古高原被突厥土門可汗擊敗,汗國崩潰四散,從此消亡。
土門遂自稱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國,成為蒙古高原新主,不久病逝。其子科羅繼位為突厥可汗[2]。
視頻
突厥汗國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移至 ↑ 突厥汗國的發展史簡述 突厥是怎麼滅亡的 ,趣歷史,2018-06-27
- 移至 ↑ 突厥可汗阿史那氏 ,學習啦,20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