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味道(王賀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端午的味道》是中國當代作家王賀嶺的散文。
作品欣賞
端午的味道
一疊疊粽葉,一捆捆馬蓮,一束束艾蒿,裝點着五月的街頭。大大小小色澤艷麗的葫蘆掛上架子,在夏風中輕舞飛揚。最惹眼的是,街頭竟然擺出了包好的粽子。心動了,猛然又覺得少了點什麼,空空的心夠不着底兒。
成了商品,那還叫粽子嗎?抽掉了融融的暖意,隔絕了柔軟的親情,橫生了距離,哪有心中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是粽香。粽香飄,深藏着對過往的挽留,對美好的尋找,對親人的探望。深深淺淺的鄉愁升起,母親就漸走漸近,炊煙里溫潤了她的笑容。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家鄉的端午有折柳插柳的習俗,柳條清新了門庭,是否也染上離別的味道?恰是柳絮飛揚時節,折柳枝,孩子們會呵口氣,用力吹,看柳絮飛揚。
柳絮年年飛。「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隊成毬。」母親離世,心無所依,苦味縈頭,柳絮舞起的情愁也不歸黛玉獨有。如若折柳枝,還能否折出我兒時的情懷?
泡米包粽子,粽鍋煮雞蛋,憶及從前,甜甜暖暖。
母親大概在端午前一周開始忙碌。清水淘米,反覆濾盡泥沙,米淘乾淨了,放進瓦盆里,用水浸泡。一遍一遍換水,黃米白淨酥軟,手指肚相對,輕輕一捻,黃米碎成麵粉時,端午就來了。
母親端來泡好的黃米,撈出煮好的粽葉和捆綁用的馬蓮,地中央擺上方桌,拉過小凳兒或蒲團,穩穩地坐下。淡淡的清香,是粽葉和黃米的味道,還是母愛的味道?
一片一片粽葉,壓住邊緣疊放,平鋪在桌面上,母親用力伸直手掌,來回抹平。鋪好粽葉,雙手小心地托起,左手迴轉,圍出角的粽葉托在右掌中。騰出的左手,撈起水淋淋的黃米,放進圍成角的粽葉里,填滿後摺疊粽葉蓋住,一手托住,一手扯過馬蓮來回纏繞系牢。欣賞幾遭,清水涮一涮,放進身邊的盆內。母親面露喜色,她把自己放進五月,用溫情繡花。
起初,小孩子好奇地圍過來,蹲下身不動聲色地看,撅着腚瞪大眼睛邊問邊看,看着看着就急了,四下飛散。外屋地上的方桌前,只有母親耐住性子,穩穩地坐住。她端坐在五月,五月燕子飛,五月雨點亮,五月樹葉綠。母親用溫柔的舉動用細膩的心思把飽滿的愛填進歲月的縫隙。
傍晚,粽子下鍋,上面小心擺上雞蛋,添水沒過,鍋蓋輕輕一合,鍋下生火。火是硬火,一般是父親劈柴,母親守在灶邊。暖洋洋的火苗舔着鍋底,一家人心底被捂得熨熨貼貼。
端午清晨,炊煙在寧靜的小村升起,粽香飄溢。飯前,踏着露水采艾蒿,折柳條兒插在窗欞門楣上,掛上紅艷艷的葫蘆。紅綠相映,色澤艷麗,粽香飛揚,喜悅寫在一家人的臉上。艾蒿浸泡的清水洗臉,父親說能驅除瘟災。姐姐手腕紮上五彩線,揚着手在人眼前晃。我睜開兩眼,盼的是母親分雞蛋給我。
平時,整個雞蛋是吃不到的。在姐姐眼裡,雞蛋是五分錢一支頂着橡皮擦的鉛筆,是七分錢削鉛筆的小刀,或者是同樣貴重的田字格、紅趟本。在我眼裡,雞蛋是招待客人的上等佳肴。煮熟的雞蛋放上菜板,熱水蘸一下刀刃,母親利落地把雞蛋切成四瓣,擺進小盤子裡端走。飄在空中的余香,引得我嘖着嘴雙眼直勾勾不會拐彎。
五月,雲淡天藍。燕子梁間繞,滿巢雛燕,大張着稚嫩的嘴巴,掙着擠着等食。母親把雞蛋均勻分給我們,私下比較着,查個數,比大小,偷偷奸笑,猜想母親偏向誰。
我到現在都不知道,母親把雞蛋分給了我們,她自己還有沒有。今生,再也吃不到母親包的粽子了,再也吃不到母親遞過來的雞蛋了。「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誰的詞,溫婉清麗,讓春夏的風景之舟,滿載縷縷哀愁?
作者簡介
王賀嶺,遼寧建平人,中學教師,遼寧省作協會員,散文作品在《歲月》《教師報》《天下美篇報》《朝陽日報》有發表
參考資料
- ↑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