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筆者是漢語詞彙,拼音是bi zhe,意思是指作者。多用於自稱。其較多出現在學術論文、報告文學、評論性的新聞報道中。[1]
基本含義
「筆者」一詞較多出現在學術論文、報告文學、評論性的新聞報道中。它的出現給人們一種提示,就是這僅代表我個人的意見。從它出現的範圍來看,也可以發現它一般都會帶上個人觀點。自稱的詞語有很多,像「余」、「吾」、「某」、「予」、「愚」、「在下」、「鄙人」等等。之所以會用這麼一個詞,而不用其他的,是因為一方面它既有一定的文學氣息,又不至於太過於文言。而且,在表述個人觀點時,如果太直接,就會顯得自負;如果太過于謙虛就會顯得說服力不足。用「筆者」一詞可以很好的表現出一種適當的委婉。另一方面它是一個雙音節詞,比單音節詞更有節奏感。我們漢語有這麼一個特點,就是雙音節詞大量存在。比如,說「我認為」時,「我」一般都會稍稍拖延一點,湊足兩個節拍,或者至少一個半節拍;而直接說「筆者認為」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其實,在某些地方,用「筆者」一詞來代替「我」已經是約定俗成的了。有時也沒有辦法完全考證出為什麼要這麼用。至於會和主人公相混淆的說法,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不過「筆者」一詞很少出現在小說中,所以在下還是不敢苟同。 在一些記實的文字里,用「筆者」來分清立場,觀點和真實性。
釋義
某一篇文章或某一本書的作者(多用於自稱)。
出處
楊匡滿 等《命運》:「就在一月十五日這一天,筆者之一正住在 懷柔縣 水上俱樂部中國登山隊的駐地採訪。」《人民日報》1982.3.17:「以筆者迄今已掌握的資料判斷,這恐怕就是 中國 人寫的最早的一篇研究《浮士德》乃至 歌德 作品的論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