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理工大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米蘭理工大學 |
---|
校徽 創建時間 1863年 學校類型 公立大學 校區 大學城 網站 |
米蘭理工大學(Politecnico di Milano)是位於義大利米蘭的一所國立大學,目前擁有七個校區。創立於1863年,是米蘭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也是義大利規模最大的科技類大學,約有42000個學生,是一所歷史悠久、專業分布廣泛、師資力量雄厚的理工大學。其與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德國亞琛工業大學、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構成歐洲頂尖工科高校聯盟IDEA聯盟米蘭理工大學有7個校區。米蘭理工大學在其各個分校區(Milano - Leonardo、Milano - Bovisa、Como、Cremona、Lecco,Mantova和Piacenza)為所有學生提供世界最先進的科研實驗室。
歷史
米蘭理工大學在弗朗切斯科·布里奧斯奇的領導下創立於1863年,原名為「高等技術研究所」(Istituto Tecnico Superiore)在創辦之初只教授民用工程與工業工程。為了沿襲德語國家開辦理工學院的傳統,包括學者、教授、地方行政部門(米蘭市、米蘭省、商務部以及法國倫巴省儲蓄銀行)、文化社團以及來自久負盛名的米蘭家族的企業家在內的群體,經過精心計劃,將大學定址於曾經的赫爾維蒂學院(Collegio Elvetico),也就是現如今的參議院(Via Senato)。
學校於1863年11月29日正式招生,註冊學生人數為36人。1865年,併入原來布雷拉美術學院建築系,進行院系整合後,成立了學院建築系,成為米蘭理工大學建築系的前身。受卡米洛·波伊多的啟發,新的課程更加注重與傳統藝術的聯繫。1865年起,為民用建築師設立的特殊部門開始遵循新制定的教學定位,此後根據該教學定位,學校始終致力於高等工程技術研究領域的教學和研究。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西方教育界的進步主義與改造主義的思潮為創建學校提供了理想的大環境,讓卡羅·卡塔內奧提出的理念得以實現。通過他的「Politecnico」雜誌,這位來自米蘭的理論家傳播著通過科學進步來逐步實現政治進步和社會發展的理念。
1927年,學校遷至目前的校址達文西廣場(Piazza Leonardo da Vinci),即現在的大學城(Citta' Studi),並於9月22日對外招生。在那一時期,學院被命名為皇家理工學院(Regio Politecnico)。1937年,學校正式更名為米蘭理工大學。1942年,大學開始使用來源於拉斐爾名畫《雅典學院》的標誌。1954年歐洲第一個電子計算中心在米蘭理工大學運營。1977年,天狼衛星(SIRIO)由米蘭理工大學和其它公司合作研製並成功發射。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米蘭理工大學開始擴展其它校區。
世界排名
2019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1]中,米蘭理工大學在義大利國內排名第1位,世界排名第156位。
2019 QS世界大學專業排名中,藝術與設計排名第6位、建築學排名第11位、土木工程排名第7位、機械和製造工程排名第16位、電子與電氣工程排名23位,並且數學、物理與空間科學、材料科學、化學工程[2]也都排在50-100位。
學院設置
- Architettura e Pianificazione (DIAP) (建築和規劃)
- Bioingegneria (生物工程[3]學)
- Chimica, Materiali e Ingegneria Chimica "Giulio Natta" (化學)
- Elettronica e Informazione (DEI) (電子學和信息技術)
- Elettrotecnica (電子工程[4])
- Energetica (能量工程)
- Fisica (物理科學[5])
- Industrial Design, Arti, Comunicazione e Moda (INDACO) (工業設計, 藝術, 視覺傳播 和 時裝設計)
- Ingegneria Aerospaziale (航空航天工程)
- Ingegneria Gestionale (DIG) (工程管理)
- Dipartimento di Ingegneria Civile e Ambientale (DICA) (土木與環境工程系)
- Ingegneria Nucleare (核工程學)
- Matematica "Francesco Brioschi" (數學)
- Meccanica (機械)
- Progettazione dell』Architettura (建築設計)
- Scienza e Tecnologie dell'Ambiente Costruito (BEST) (環境建造的科學技術)
知名校友
- 卡米洛·博伊托(Camillo Boito)建築修復和遺產保護先驅,短篇小說作家。提出「修復文法八要素」(restauro filologico),對古建築修復理論有重要影響。其修復作品包括米蘭、帕多瓦和威尼斯的一些古建築。
- 恩里克·弗拉尼尼(Enrico Forlanini),在1877年發明世界上第一個以電動機為動力直升機的工程師和航空專家,也是飛艇和水上飛機研究的先驅。
- 佐瓦尼·巴蒂斯塔·倍耐力(Giovanni Battista Pirelli)工程師、企業家。倍耐力Pirelli輪胎創始人。Pirelli是目前世界第五大輪胎製造商。
- 吉奧·龐蒂(Gio Ponti)建築師、設計師、雜誌創辦人。Ponti椅的設計者與著名建築雜誌《Dumos》的創辦人。
- 薩爾瓦多·夸西莫多(Salvatore Quasimodo)詩人、文學家。曾在米蘭理工大學進修建築工程,195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 居里奧·納塔(Guilio Natta)有機化學家,畢業於米蘭理工大學並留校任教。聚合反應催化劑研究上作出很大貢獻,因此與德國化學家卡爾·齊格勒共同獲得1963年諾貝爾化學獎。
- 阿奇萊·卡斯楚尼(Achille Castiglioni)傳奇建築師、設計師。
- 阿爾多·羅西 (Aldo Rossi)建築師,畢業於米蘭理工大學並留校任教。1990年度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
- 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建築師,高技派建築師的代表。畢業於米蘭理工大學並留校任教。1998年度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
- 保拉·安特那利(Paola Antonelli)建築師,設計師。現任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簡稱MOMA)建築與設計部館長。
- 馬西莫·維涅里(Massimo Vignelli)著名現代主義平面設計師和產品設計師。 Vignelli Associates 公司創始人。 他曾設計IBM(電腦)、Knoll(家具)、Bloomingdale's(百貨)和美國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航空)的品牌標誌。
- 蓋·奧倫蒂(Gae Aulenti),女建築師、照明和室內設計師、工業設計師、舞台設計師。作品以對於歷史與現代的有機融合而聞名。
- 吉安弗蘭克·費雷(Gianfranco Ferré),時裝設計師。曾任迪奧Dior首席設計師,6次獲得黃金眼獎Occhio d'Oro。
- 馬里奧貝利尼(Mario Bellini)建築師和設計師,步入設計界60多年以來,致力於提升義大利本土設計的國際影響力。曾8次獲得素有設計「諾貝爾獎」之稱的金羅盤獎。
- 德梅特里奧·斯特拉托(Demetrio Stratos),音樂家、現代實驗音樂先驅、著名詞曲作家。畢業於米蘭理工大學建築系。
- 弗朗西斯科·基爾瓦茨(Francesco Giavazzi)經濟學家、銀行家。曾任 Centr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CEPR)研究員,歐盟執委會經濟顧問,義大利經濟委員會顧問。
- 斯特法諾·佩斯納(Stefano Pessina)商人。Walgreens Boots Alliance執行長兼常務副會長。截止2015年6月,淨資產達133億美元。畢業於米蘭理工大學核物理專業。
- 馬克·杜利高(Marco Dorigo)人工智慧科學家。榮獲歐盟執委會授予的2003年度居里夫人成果獎 Marie Curie 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
- 斯特法諾·博埃里(Stefano Boeri),建築師,設計師,知名策展人。現任米蘭理工大學教授,哈佛大學建築學院研究生教授,曾執教於麻省理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曾任知名建築雜誌DOMUS主編,曾任米蘭市主管文化設計方面的副市長,同時也是2015年米蘭世博會expo的總規劃師和命題人。1989年畢業於米蘭理工大學建築系。
校區
- Campus Leonardo,位於米蘭的Piazza Leonardo da Vinci,從1927年開辦至今
- Campus Bovisa,位於米蘭的Bovisa區,從1989年開辦至今;campus Bovisa如今由1994年開辦的campus Durando和1997年開辦的campus La Masa組成 。
- Campus Como,位於科莫市,從1987年開辦至今。
- Campus Cremona,位於克萊莫納,從1987年開辦至今。
- Campus Lecco,位於萊科市,從二十世紀90年代初開辦至今。
- Campus Mantova,位於曼托瓦市,從1999年開辦至今;校址前生是所孤兒院,由建築師Paolo Pozzo在19世紀設計。
- Campus Piacenza,位於皮亞琴查市,從1997年開辦至今。
參考文獻
-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Top Universities
- ↑ 化學工程學系學系介紹|國立臺灣大學- 大學網
- ↑ 生物科技&生物工程和生物醫學工程@ 紫星齋 ,隨意窩
- ↑ 考大學:電子工程科系學什麼?- 大學問
- ↑ 物理科學,科技大觀園,2003/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