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類比 |
類比就是由兩個對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質,推斷它們在其他性質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推理形式。類比是一種主觀的不充分的似真推理,因此,要確認其猜想的正確性,還須經過嚴格的邏輯論證。在台灣省,繁體中文的"類比"有"模擬量"(Analog)之意。比如遊戲手柄的"類比搖杆"、"類比電路"(模擬量電路)、類比信號(模擬信號)等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類比法 [1]
應用領域 數學 法學
數學類比
概念綜述
數學解題與數學發現一樣,通常都是在通過類比、歸納等探測性方法進行探測的基礎上,獲得對有關問題的結論或解決方法的猜想,然後再設法證明或否定猜想,進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類比、歸納是獲得猜想的兩個重要的方法.
運用類比法解決問題,其基本過程可用框圖表示如下:
可見,運用類比法的關鍵是尋找一個合適的類比對象.按尋找類比對象的角度不同,類比法常分為以下三個類型.
降維類
將三維空間的對象降到二維(或一維)空間中的對象,此種類比方法即為降維類比.
【例2】以棱長為1的正四面體的各棱為直徑作球,S是所作六個球的交集.證明S中沒有一對點的距離大於1。
【分析】考慮平面上的類比命題:"邊長為1的正三角形,以各邊為直徑作圓,S'是所作三個圓的交集",通過探索S'的類似性質,以尋求本題的論證思路.如圖,易知S'包含於以正三角形重心為圓心,以為半徑的圓內.因此S'內任意兩點的距離不大於1以此方法即可獲得解本題的思路。
證明:如圖,正四面體 ABCD中,M、N分別為BC、AD的中點,G
為△BCD的中心,MN∩AG=O.顯然O是正四面體ABCD的中心.易知OG=·AG=,並且可以推得以O為球心、OG為半徑的球內任意兩點間的距離不大於,其球O必包含S.現證明如下。
根據對稱性,不妨考察空間區域四面體OMCG.設P為四面體OMCG內任一點,且P不在球O內,現證P亦不在S內。
若球O交OC於T點。△TON中,ON=,OT=,cos∠TON=cos(π-∠TOM)=-。由余弦定理:
TN2=ON2+OT2+2ON·OT·=,∴TN=。
又在 Rt△AGD中,N是AD的中點,∴GN=。由GN= NT=, OG=OT, ON=ON,得 △GON≌△TON。∴∠TON=∠GON,且均為鈍角.
於是顯然在△GOC內,不屬於球O的任何點P,均有∠PON>;∠TON,即有PN>TN=,P點在 N為球心,AD為直徑的球外,P點不屬於區域S.
由此可見,球O包含六個球的交集S,即S中不存在兩點,使其距離大於.
結構類比
某些待解決的問題沒有現成的類比物,但可通過觀察,憑藉結構上的相似性等尋找類比問題,然後可通過適當的代換,將原問題轉化為類比問題來解決.
【例3】任給7個實數xk(k=1,2,…,7).證明其中有兩個數xi,xj,滿足不等式0≤≤·
【分析】若任給7個實數中有某兩個相等,結論顯然成立.若7個實數互不相等,則難以下手.但仔細觀察可發現:與兩角差的正切公式在結構上極為相似,故可選後者為類比物,並通過適當的代換將其轉化為類比問題.作代換:xk=tanαk(k =l,2,…,7),證明必存在αi,αj,滿足不等式0≤tan(αi-αj)≤·
證明:令xk=tanαk(k =l,2,…,7),αk∈(-,),則原命題轉化為:證明存在兩個實數αi,αj∈(-,),滿足0≤tan(αi-αj)≤·
由抽屜原則知,αk中必有 4個在[0,)中或在(-,0)中,不妨設有4個在[0,)中.注意到tan0=0,tan=,而在[0,)內,tanx是增函數,故只需證明存在αi,αj,使0<;αi-αj <即可。為此將[0,)分成三個小區間:[0,]、(,]、(,)。又由抽屜原則知,4個αk中至少有2個比如αi,αj同屬於某一區間,不妨設αi>;αj,則0≤αi-αj ≤,故0≤tan(αi-αj)≤·這樣,與相應的xi=tanαi、xj=tanαj,便有0≤≤·
簡化類比
簡化類比,就是將原命題類比到比原命題簡單的類比命題,通過類比命題解決思路和方法的啟發,尋求原命題的解決思路與方法.比如可先將多元問題類比為少元問題,高次問題類比到低次問題,普遍問題類比為特殊問題等.
【例4】已知xi≥0(i=1,2,…,n),且xl+x2+…+xn=1。
求證:1≤++…+≤.
【分析】我們可先把它類比為一簡單的類比題:"已知xl≥0,x2≥0,且xl+x2 =1,求證1≤+≤".本類比題的證明思路為:∵2≤xl+x2=l,∴0≤2≤1,則1≤xl+x2+2≤2,即1≤(+)2≤2,∴1≤+≤.這一證明過程中用到了基本不等式和配方法.這正是要尋找的證明原命題的思路和方法.
證明:由基本不等式有0≤2≤xi+xj,則
0≤2≤(n-1)(xl+x2+…+xn)=n-1
∴1≤xl+x2+…+xn +2≤n,即1≤(++…+)2≤n
∴1≤++…+≤.
所謂歸納,是指通過對特例的分析來引出普遍結論的一種推理形式.它由推理的前提和結論兩部分構成:前提是若干已知的個別事實,是個別或特殊的判斷、陳述,結論是從前提中通過推理而獲得的猜想,是普遍性的陳述、判斷.其思維模式是:設Mi(i=1,2,…,n)是要研究對象M的特例或子集,若Mi(i=1,2,…,n)具有性質P,則由此猜想M也可能具有性質P.
如果=M,這時的歸納法稱為完全歸納法.由於它窮盡了被研究對象的一切特例,因而結論是正確可靠的.完全歸納法可以作為論證的方法,它又稱為枚舉歸納法.
如果是M的真子集,這時的歸納法稱為不完全歸納法.由於不完全歸納法沒有窮盡全部被研究的對象,得出的結論只能算猜想,結論的正確與否有待進一步證明或舉反例.
本節主要介紹如何運用不完全歸納法獲得猜想,對於完全歸納法,將在以後結合有關內容(如分類法)進行講解.
【例5】證明:任何面積等於1的凸四邊形的周長及兩條對角線的長度之和不小於4十.
【分析】四邊形的周長和對角線的長度和混在一起令人棘手,我們可以從特例考察起:先考慮面積為1的正方形,其周長恰為4,對角錢之和為2即.其次考察面積為1的菱形,若兩對角線長記為l1、l2,那麼菱形面積S=l1·l2,知
l1+ l2≥2=2=,菱形周長:l=4≥2=4。
由此,可以猜想:對一般的凸四邊形也可將其周長和對角線長度和分開考慮.
【證明】設ABCD為任意一個面積為1的凸四邊形,其有關線段及角標如圖.則
SABCD= (eg+gf+fh+he)sinα
≤ (e+f)(g+h)≤,
∴e+f+g+h≥2,即對角線長度之和不小於.
∴a+b+c+d≥4,即周長不小於4.
綜上所述,結論得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