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索米M1931衝鋒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索米KP/-31)
前往: 導覽搜尋

索米M1931衝鋒鎗,又稱索米KP/-31(KP即Konepistooli,芬蘭語中「自動手槍」之意),索米KP或索米M/31,是芬蘭在二戰期間設計的衝鋒鎗。它由M/22原型槍與KP/-26量產型改進而成並於1925年問世。「索米」(Suomi)在芬蘭語中意為「芬蘭」,因此有時M1931也被稱為芬蘭衝鋒鎗[1]

設計及歷史

索米M1931的自動方式為傳統的自由槍機、開膛待擊。在射擊中,傳統的衝鋒鎗的槍栓會隨着槍機往復運動,而索米M1931的特別之處在於其槍栓拉上之後即固定不動封閉槍膛,從而避免雜物進入槍膛造成故障。

M/22原型槍與KP/-26量產型的製造商是槍械設計大師埃莫·拉赫蒂,V·科佩拉上尉,Y·科什基寧中尉和L·布瓦耶-斯普夫中尉創立的Konepistooli Oy(芬蘭語之「衝鋒鎗公司」)。索米M1931的設計者為科什基寧與拉赫蒂。

1931年,索米M1931在Tikkakoski Oy正式投入量產,大部分為芬蘭國防軍所購買。到了蘇芬戰爭開始時,芬蘭國防軍已經裝備了大約4000把索米M1931。在戰爭進行期間,M1931的設計中加入了槍口制退器,使得槍身長度在原先基礎上又增加了55毫米。新型號被稱為KP/-31 SJR(suujarru,意即「槍口制退」)。不過,埃莫·拉赫蒂對此一型號並不感冒,因為他相信這麼做不會降低本槍的可靠性。最終,在芬蘭武裝部隊中服役的M1931約有一半左右為SJR型。最初,索米M1931被用來替代輕機槍使用,不過事實證明它無法勝任這一角色[2]。到了繼續戰爭的時候,芬軍一個步兵班通常配有一把M1931與一把輕機槍(一般是繳獲的德加廖夫輕機槍),到了1943年,每個班已經配有兩把M1931。芬軍本打算給每個班配發第三把M1931,不過此計劃隨着繼續戰爭的結束而中止。

1941年,廠商還生產了少量(一共才生產了500把)的碉堡型索米M1931,其護木被做得很薄,以方便從狹窄的射擊口向外射擊之用,該型號沒有槍托,握把也被換成了手槍式的。還有一種更罕見的型號被裝置在維克斯6噸輕型坦克上作為第二武器,但在蘇芬戰爭所導致的訂單取消之前,這一型號只造出了數十把而已,由於繳獲的德加廖夫輕機槍被發現更勝任這一用途,這一型號後來就再也沒有生產。跟碉堡型一樣,該型號也採用手槍式握把(當然,也沒有槍托),如有必要可以快速從坦克上拆下並更換槍管以適合步兵使用。到了80年代,芬軍的軍火庫里仍有這種型號的存貨,儘管配套使用的坦克在1959就早已退役。大概連芬軍自己都忘了自己的倉庫里還有這麼一型衝鋒鎗。

視頻

索米M1931衝鋒鎗 相關視頻

軍事武器:極其罕見的M1931式索米衝鋒鎗靶場試射,和波波沙有一拼
芬蘭M1931式索米衝鋒鎗目標射擊,配上消音器簡直無敵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