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大內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紅大內玉(Lithops optica 『Rubra』),系番杏科生石花屬大內玉的變種,原始品種的大內玉為淡綠至灰綠色,野外亦發現極個別通體紅色的植株。炎夏休眠勢弱,屬夏型種。
形態特徵
株高3-4CM,圓柱狀,中裂明顯,個別植株在養護中出現帶化,新葉露出舊葉時為綠中泛水紅色,並有金屬般光澤。爾後在充足光照下,逐漸轉紅,老葉脫落後,株體深紅髮紫,晶瑩剔透,酷似紅玉,故名紅大內玉。花期為11月至12月,白色,有時花瓣邊緣帶有一點淡紫紅色,花徑5CM。[1]
品種編號
生石花屬原始種約有80多個,還有大量的園藝種和變種。目前,比較通用的分類方法是科爾(Cole)編號
南非約翰內斯堡的科爾( Desmond T.Cole)教授,對生石花屬植物的習性、地理分布進行了長期的野外研究。在其研究過程中拍攝了大量的原生地照片,並根據發現地點的不同進行了編號,也就是著名的生石花的科爾編號。其整體規則是以「C+數字」的形式進行組合,字母C後的數字代表着該編號的發現地點,像C261、C262、C283、C309、C367等都是荒玉,但發現地點有所不同。如果該地點發現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生石花,則在數字的後面加A、B、C……,依此類推。像大內玉系列中的C081、C081A中的「081」表示二者是在同一地點發現的,後者加「A」則表示為前者的變種,即C081是大內玉,C081A是紅大內玉 。
栽培方法
珍珠岩一份,蛭石一份,少量泥炭或椰殼磚以及粗河沙混合做基質,可用虹彩石鋪面,防止珍珠岩吹出。
選口徑10CM ,深10CM以上花盆(儘量用紫砂盆或描藍的瓷盆),瓦片墊底,再放上大 2CM的木炭或活性炭,鋪上尼龍窗紗,開始放入培養土到盆深一半處。
將準備好的苗株左手輕提,右手加土,邊加邊提苗,加土至盆口平使苗株的主根於土面平齊,稍擠壓盆土、墩實。每盆栽3-5株苗。
坐盆滲水,到盆面均勻濕透為好。放通風且半陰處。濕度保持15-25℃。一周後,盆面土已半干,移至陽光直射處擺放。[2]
圖片
日常養護
栽好後十天至半月時,再坐盆澆水一次,平時噴霧。一個月後,進行葉面噴肥,可用3‰磷酸二氫鉀液,並灌根果皮肥水。 紅大內玉是喜少水的品種,平時澆水一個月一次即可。若葉面出現水垢,用白醋兌水1:10軟布擦拭。
水分的需求
紅大內玉對水的需求量真的不多,因為植物本身就非常的小,日常澆水時可以一個月澆一次水,但要一次澆足。夏天的溫度要是到了30℃以上,就可以漸漸減少澆水的次數,直到秋天溫度慢慢降下來之後,再回復澆水的頻率。
肥料的需求
在栽種一個月後可以進行施肥,但肥料濃度要淡,同時可以給植物表面噴施一些肥料。其它時間可以每隔三個月時行一次施肥即可。
陽光的需求
冬季要多讓它曬太陽,春季與秋季可以避開午間的陽光,夏季則要放在光線好的地方養殖即可。若長期沒有陽光的照曬,就會失去光澤度。
溫度的需求
冬季要在10度以上養殖,6度時就會被凍傷。
脫皮期為2-6月,脫皮期間嚴格斷水,否則一個夏天也脫不完,還會二脫。7、8月可能休眠,停止澆水到秋涼。如果氣溫不超30℃,幾乎不休眠,秋季天氣轉涼可正常養護,冬季少水,多曬。若休眠,採用表面噴霧保濕降溫管理。冬季,特別是冬至到立春,謹防凍害。6℃以下則受凍害。
3-4年換土一次,該種不喜常換土。若土表鹽鹼漬多,採用剔除法,並鋪蓋新土。該品種不喜多肥,每三個月加幾顆緩釋肥顆粒足以。
適度遮光,封閉陽台玻璃上用窗紗則可,其他時間全光照。只有光照充足,該種艷麗的色彩才能完全顯示。
紅大內玉為異花異株授粉,因系變種,自花授粉困難,若多株蒔養,應注意花期,做好異花人工授粉。[3]
病蟲害防治
除紅蜘蛛外,沒發現其他蟲害。新葉漲裂舊葉時,若殺蟲,防止藥液玷污裂口,以免引起株體腐爛。
休眠前加強光照,增強抗逆性。6月初可澆一次多菌靈液,殺除有害菌。
外表和這類品種很相似的繭形玉和大內玉的花色雖然是白花,但有趣的是這兩個品種中出現的黃花突變品種的花瓣同樣也有着白色內圈,並且也很容易和黃花白心花色中的一些品種雜交。個人喜歡將這些明顯血緣相近的品種按照體色特點稱為灰綠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