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棕杜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紅棕杜鵑 |
拉丁學名:Rhododendron rubiginosum Franch. 界屬:植物界、杜鵑屬 門綱: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 科種:杜鵑花科、紅棕杜鵑種 亞科亞屬:杜鵑花亞科、杜鵑亞屬 分布區域:中國四川、雲南、西藏 |
紅棕杜鵑為常綠灌木,高1—3米,或成小喬木,高達10米。幼枝粗壯,褐色,有鱗片。葉通常向下傾斜,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卵形;花序傘狀頂生,花冠寬漏斗狀,淡紫色、紫紅色、玫瑰紅色、淡紅色、少有白色帶淡紫色暈,內有紫紅色或紅色斑點,外面被疏散的鱗片;蒴果長圓形。花期(3)4—6 月,果期7—8月。[1]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1-3米,或成小喬木,高達10米。幼枝粗壯,褐色,有鱗片。
葉通常向下傾斜,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卵形,長3.5-8厘米,寬1.3-3.5厘米,頂端通常漸尖,有時銳尖,基部楔形、寬楔形以至鈍圓,上面密被鱗片,以後漸疏,下面密被銹紅色鱗片,鱗片通常腺體狀,有時薄片狀,大小不等,大鱗片色較深,褐紅色或黑褐色,散生但常密生於中脈兩側,小鱗片覆瓦狀排列或相距為其直徑之半;葉柄長0.5-1.3厘米,密生鱗片。
花序頂生,5-7花,傘形着生;花梗長1-2.5厘米,密被鱗片;花萼短小,邊緣狀或淺5圓裂,密被鱗片;花冠寬漏斗狀,長2.5-3.5厘米,淡紫色、紫紅色、玫瑰紅色、淡紅色、少有白色帶淡紫色暈,內有紫紅色或紅色斑點,外面被疏散的鱗片;雄蕊10,不等長,略伸出花冠,花絲下部被短柔毛;子房5室,有密鱗片;花柱長過雄蕊,不被毛。
蒴果長圓形,長達1.8厘米。花期(3-)4-6月,果期7-8月。[2]
產地分布
產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至東北部、西藏東南(察隅)。[3]
生長環境
生於雲杉、冷杉、落葉松林林緣或林間間隙地,或黃櫟、杉木等針-闊葉混交林,常成群落中的優勢種,海拔(2 500-)2 800-3 500(-4 200)米。[4]
土壤:杜鵑花對土壤要求是疏鬆、呈酸性pH值4-6,野生映山紅、滿山紅適生pH值4.5左右的酸性土,大部分杜鵑喜pH值4.5-6.0,研究報道pH4-5時扦插成活率最高,但莖生長與根系生長的長度和質量pH4時最好。在pH值大於7以上及粘重土讓生長不好
光照:光補償點和光飽和點是植物對光照要求的定量指標:相對光強度達到60%左右時,杜鵑生長、發育、開花達到最佳。杜鵑喜光,但又怕強光,是屬半蔭偏陽植物。
主要價值
杜鵑枝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良的盆景材料。園林中最宜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岩石旁成叢成片栽植,也可於疏林下散植,是花籬的良好材料,可經修剪培育成各種形態。在花季中綻放時即使杜鵑總是給人熱鬧而喧騰的感覺,而不是花季時,深綠色的葉片也很適合栽種在庭園中做為矮牆或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