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約翰·霍爾(物理學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約翰·霍爾

約翰·霍爾(John L. Hall,1934年8月21日-),美國物理學家,美國實驗天體物理聯合研究所(JILA)教授,科羅拉多大學物理系講師,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高級研究員。200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之一。

人物簡介

約翰·霍爾(John L. Hall),美國物理學家,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美國實驗天體物理聯合研究所(JILA)教授,科羅拉多大學物理系講師。JILA是一家由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和美國商務部的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共同管理的研究機構。

霍爾出生於1934年8月21日,在卡內基技術大學獲得了理學學士(1956年)、理學碩士(1956年)、哲學博士(1961年)三個學位,後在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完成了博士後研究。

1962年到1971年,霍爾一直在此工作,1967年起開始擔任科羅拉多大學的講師。

2008年10月28日,200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約翰·霍爾被華東師範大學正式聘請為名譽教授。

2009年被重慶大學聘為名譽教授。

主要成就

美國科學家約翰·霍爾和德國科學家特奧多爾·亨施對基於激光的精密光譜學發展作出了貢獻,霍爾與亨施的研究,主要結合了原子物理和量子光學,在精確測量方面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對時間的精確測量主要依靠原子躍遷的頻率,但在原子運動的狀態下,測量不太精確。而利用激光技術將原子冷卻後使之速度降低,就可以作出精確測量,他們主要在精確測量的技術上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霍爾和亨施在激光精密光譜研究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用精密測量手段來測試光的頻率。亨施利用激光技術測出了光粒子的運動頻率,而霍爾則進一步完善了這種技術。有了這樣的技術,人類在很多領域的研究可以取得新進展,例如激光的進一步發展、研究製作出更加精確的光學時鐘、以及發展GPS(全球定位系統)等等。

獲得獎項

霍爾與德國物理學家特奧多爾·亨施因對基於激光的精密光譜學發展作出的貢獻而獲得了200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該獎的另一半由美國物理學獎羅伊·格勞伯獲得。

霍爾是實驗天體物理聯合研究所第三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

2001年,埃里克·阿林·康奈爾和特奧多爾·亨施的學生卡爾·威曼因其在「鹼性原子稀薄氣體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以及「凝聚態物質性質早期基礎性研究」方面取得成就各獲得1/3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個人生活

諾貝爾獎得主霍爾教授除和60多歲的妻子形影不離,讓所有人都感受到這位科學家家庭生活的幸福圓滿。

記者問霍爾:「如何看待一個偉大男人背後總有一個默默奉獻的女人?」霍爾說,因為工作忙,我經常忘記回家吃飯,但太太非常的理解和支持,她現在特地給我安排了作息時間,如果我在實驗室工作太晚,她會打電話給我提醒回家吃飯。

霍爾妻子說,兩個人在一起生活就要忍受對方與別人的不同點,寬容是我們處理雙方矛盾的最好手段,也是兩個人幾十年風雨同舟走過來的秘訣。[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