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經濟增加值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經濟增加值法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在漢字的歷史上,人們通常把秦代之前留傳下來的篆體文字和象形文字稱為「古文字[1]」,而將隸書和之後出現的字體稱為「今文字」。因此,「隸變[2]」就成為漢字由古體(古文字)演變為今體(今文字)的分界線。

名詞解釋

根據《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602號——經濟增加值法》,經濟增加值法,是指以經濟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簡稱EVA)為核心,建立業績指標體系,引導企業注重價值創造,並據此進行績效管理的方法。

經濟增加值,是指稅後淨營業利潤扣除資本成本後的淨值。經濟增加值及其改善值是全面評價經營者有效使用資本和為企業創造價值的重要指標。經濟增加值為正,表明經營者在為企業創造價值;經濟增加值為負,表明經營者在損毀企業價值。

經濟增加值法的適用範圍

經濟增加值法的適用對象為成長期以上企業。初創期企業、人力資本和信息資本等無形資產占主導的企業,以及周期性、波動性較大的企業,應慎重選用經濟增加值法。

績效管理的對象可為企業及其下級單位(部門)(可單獨計算經濟增加值)和高級管理人員。

經濟增加值法較少單獨使用,一般與關鍵業績指標法、平衡計分卡等其他方法結合使用。

經濟增加值法的應用環境

《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602號——經濟增加值法》對經濟增加值法的應用環境的規定:

(一)經濟增加值法需要企業樹立價值管理理念,明確以價值創造為中心的戰略經營目標,建立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的價值管理體系,使價值管理成為企業的核心管理制度。

(二)企業應綜合考慮宏觀環境、行業特點和企業的實際情況,通過價值創造模式的識別,確定關鍵價值驅動因素,構建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的指標體系。

(三)企業應建立清晰的資本資產管理責任體系,確定不同被評價對象的資本資產管理責任。

(四)企業應建立健全會計核算體系,確保財務數據完整、真實、有效,及時準確地獲取與經濟增加值計算相關的會計數據。

(五)企業應加強融資管理,關注籌資來源與渠道,及時獲取債務資本成本、股權資本成本等相關信息,合理確定資本成本率。

(六)企業應加強投資管理,把能否增加價值作為新增投資項目決策的主要評判標準,以保持持續的價值創造能力。

經濟增加值法的應用程序

《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602號——經濟增加值法》對經濟增加值法的應用程序的規定:

經濟增加值法應用的一般程序包括制定以經濟增加值指標為核心的業績計劃、制定激勵計劃、執行業績計劃與激勵計劃、實施業績評價與激勵、編制業績評價與激勵管理報告。

(一)業績計劃是企業開展業績評價工作的行動方案,包括構建指標體系、分配指標權重、確定業績目標值、選擇計分方法和評價周期、簽訂業績合同等一系列管理活動。制定業績計劃通常從企業級開始,層層分解到下級單位(部門)或高級管理人員。

(二)構建經濟增加值指標體系的一般流程如下:

1、制定企業級經濟增加值指標體系。首先應結合行業競爭優勢、組織結構、業務特點、會計政策等情況,確定企業級經濟增加值指標的計算公式、調整項目、資本成本率等,並圍繞經濟增加值的關鍵驅動因素,制定企業的經濟增加值指標體系。

2、制定下級單位(部門)級經濟增加值指標體系。根據企業級經濟增加值指標體系,結合下級單位(部門)所處行業、業務特點、資產規模等因素,在充分溝通的基礎上,設定下級單位(部門)級經濟增加值指標的計算公式、調整項目、資本成本率等,並圍繞下級單位(部門)經濟增加值的關鍵驅動因素,細化制定下級單位(部門)的經濟增加值指標體系。

3、制定高級管理人員的經濟增加值指標體系。根據企業級、下級單位(部門)級經濟增加值指標體系,結合高級管理人員的崗位職責,制定高級管理人員的經濟增加值指標體系。

(三)經濟增加值等於稅後淨營業利潤減去資本成本後的淨額,資本成本為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與調整後的平均資本占用的乘積。經濟增加值的計算公式為:經濟增加值=稅後淨營業利潤-資本成本=稅後淨營業利潤-平均資本占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其中:稅後淨營業利潤衡量的是企業的經營盈利情況;平均資本占用反映的是企業持續投入的各種債務資本和股權資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反映的是企業各種資本的平均成本率。

(四)計算經濟增加值時,需要進行相應的會計項目調整,以消除財務報表中不能準確反映企業價值創造的部分。會計調整項目的選擇應遵循價值導向性、重要性、可控性、可操作性與行業可比性原則,數據來源於財務報表。第十五條稅後淨營業利潤等於會計上的稅後淨利潤加上利息支出等會計調整項目後得到的稅後利潤。計算稅後淨營業利潤的會計調整項目,應根據不同企業實際情況,以及企業不同時期的價值主張合理確定。常用的調整項目有:

1、一次性支出但收益期較長的費用,予以資本化處理,如研究開發費、大型廣告費等。

2、反映付息債務成本的利息支出,不作為期間費用扣除,扣除所得稅影響後予以加回。

3、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具有偶發性,將當期發生的營業外收支從稅後淨利潤中扣除,並與以前年度累計發生的營業外收支合併做資本化處理。

4、將當期減值準備發生額扣除所得稅影響後予以加回。

5、遞延稅金不反映實際支付的稅款情況,將遞延所得稅負債的增加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減少額加回到稅後淨利潤中。

6、其他非經常性損益調整項目,如股權轉讓收益等。第十六條平均資本占用是所有投資者投入企業經營的全部資本,包括債務資本和股權資本。其中債務資本包括長短期借款、應付債券等有息負債,不包括應付賬款、應付票據、其他應付款等不產生利息的無息流動負債。股權資本中包含少數股東權益。計算平均資本占用時選擇的會計調整項目,可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確定,一般計算公式為:

平均資本占用=平均所有者權益+平均負債-平均無息流動負債-平均在建工程+平均減值準備+平均遞延所得稅負債貸方餘額-平均遞延所得稅資產借方餘額+(累計營業外支出-累計營業外收入)×(1-所得稅稅率)

平均無息流動負債=平均流動負債-平均短期借款-平均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

平均減值準備=平均壞賬準備+平均存貨跌價準備+平均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平均短期投資減值準備+平均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平均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平均在建工程減值準備+平均商譽減值準備等減值準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