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給孩子自由:中西理念衝撞中的早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給孩子自由:中西理念衝撞中的早教

《給孩子自由:中西理念衝撞中的早教》是小巫繼《讓孩子做主》之後推出的新作,重點在於探討1歲至4歲幼兒早期教育的各個領域。作者根據西方先進的教育理念,結合自身的實際經歷以及諮詢案例,詳細解讀兒童秩序感、道德感、情緒發展、大腦發育及學習過程等話題,在如何培養身心健康、獨立智慧的兒童方面,提出了諸多精闢獨到的見解。

基本內容

外文名:Of Love and Liberty

作者:小巫

頁數:338頁

類型:家庭教育

出版日期:2008年8月1日

品牌: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北京發行部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開本:16

ISBN:7801128427、9787801128423

語種:簡體中文

書名:給孩子自由:中西理念衝撞中的早教

內容簡介

《給孩子自由》作者旅美多年,身為教育碩士,深諳東西方教育手段的異同,許多觀念發人深思,對於關注早教的家長們來說,極具參考借鑑的實用價值。

作者簡介

小巫,美國Rutgers大學教育學碩士,國際母乳會哺乳輔導,兩個孩子的媽媽。曾在兩所美國大學任中高級管理職位,兼任美國國務院特約官員翻譯。重新定居北京後,出任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新聞官,兼任駐京外國人話劇團團長。近年來致力於兒童發展、家長心理及親子關係方面的研究和諮詢工作,出版教育系列叢書《讓孩子做主》、《給孩子自由》、《和孩子劃清界限》及《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等。目前在諸多育兒、時尚、心理類雜誌和網站以及中央電視台和中央教育電視台節目中,都能看到小巫的身影。

圖書目錄

陽光小巫(代序)

再版前言

上篇讓孩子做主

一切從母乳開始

好好吃飯,天天長肉

無需孫子兵法

糖是辣的嗎

關於排泄這件事

保姆馬戲團

就醫記

中篇給孩子自由

滿足孩子的一切需要

奇蹟般的獨立

該鬆手時就鬆手

只聽真理不「聽話」

給孩子自由

當然不能忘了說說規矩

威武不能屈

內心的力量

放下你嘴中的巴掌

請尊重孩子

當孩子大發雷霆時

傾聽:寶貝的情緒消防員

男孩女孩,不一樣的養育

下篇受之以魚VS授之以漁

Sam幫媽媽擇扁豆啦

受之以魚,莫若授之以漁——我心目中的早教

我們沒有資格「教」孩子

兒童的學習

教育的目的

發掘天才

教育的價值

修訂版後記

參考書目

推薦讀物

網絡書評摘抄

文摘

上篇讓孩子做主

一切從母乳開始

Sam一歲半的一天,我陪着他在樓下花園裡玩兒。一個高個子年輕女性帶着自己未滿周歲的孩子走過來問我,「這是那個混血兒吧?」

我說是。她又問,「我問你一個問題,你這孩子長的這麼壯實,吃的什麼奶粉?」

我說,「他不吃奶粉,吃我的奶。」

女子大驚,問,「這麼大了還吃?」

我說,「對,還吃。」

這位年輕媽媽接着問了一句我那時幾乎天天都要聽到的話:「他是不是該斷奶了?」

我搖搖頭。

其實,如果別人不提醒我,我自己根本沒有意識到,Sam已經「這麼大了」,「該斷奶了」。

從開始到那天到後來,Sam的一直吃母乳,對於我們母子二人來說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遺憾的是,我好像無法迴避別人對我的時時提醒、好心勸告。很多人在看到我對「斷奶」二字搖頭時,並不馬上結束這個話題,而是試圖說服我,該給孩子斷奶了。

「你的奶已經沒有什麼營養了!再繼續餵下去,他會不好好吃飯的!」往往搬出這是某某雜誌、某某電視節目、某某專家的告誡。

遺憾的是,這些雜誌、電視節目、專家論點,都錯了。

寶寶一歲之後,母乳的確會起一些變化,但那是根據寶寶身體需要而起的變化,這種變化,是為了適應一歲以上學步兒營養需求所發生的。這個時期的母乳,絕對不是什麼沒有營養了,而是恰恰相反,母乳在任何時期都富含營養。一歲以後的母乳,脂肪含量沒有以前高,也就是說熱量下降了,但是卻依然富含維生素、蛋白質和抗體,對孩子免疫力的增強有着無與倫比的貢獻。

我在《讓孩子做主》里寫到過,吸吮動作對於一個飛速成長的小人兒是一種必須的鎮靜劑。那些斷了奶的孩子會利用其他物品來滿足自己的吸吮需求:比如奶瓶、安撫奶嘴、手指、頭髮、被子角,等等。繼續母乳餵養其實是教會孩子在遇到困難時,從人那裡找到安慰。而斷了奶的孩子則需要從物品那裡尋求解脫。

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嫌餵母乳麻煩,但是對於我和兩個孩子來說,卻是其樂無窮。

忘了從幾個月開始,Sam經常吃着吃着奶,就鬆了口,側望着我,嘿兒嘿兒地笑,眼睛彎成美麗的小月牙兒。他好像是在說,「媽媽的奶真香!謝謝媽媽!我好愛媽媽啊!」

能獨立站立了,能扶着東西走幾步了,Sam就不滿足於躺在媽媽懷裡吃奶了。每每站着,把腦袋探進媽媽懷抱,撅着小屁股吃。 Sam從4個月開始叫「媽媽」,每次吃奶前都會叫個不停。一歲左右,他又自己發明了一種發音,把媽媽兩個字酸酸地叫出來,聽上去像是「咩咩」。這是吃奶專用詞,不要吃奶時叫「媽媽」,要吃奶了,就叫「咩咩」!「咩咩」!一歲半以後才改口叫「奶奶」,而且是拐着彎兒地叫出來「奶哎奶……」!

滿一周歲學會走路以後,Sam知道媽媽的胸墊放在什麼地方。我的奶直到Sam滿周歲後依然豐盛無比,每次餵奶都會從另一邊漏,需要胸墊。吃奶前,我對Sam說,拿胸墊去,Sam就積極地跑到衣櫃的抽屜那裡去取胸墊。拿到手後他高興得直打挺,小臉兒都笑皺了,把胸墊放到鼻子上聞,好像犯了什麼癮似地深呼吸,笑得直不起腰。吃上奶後,他還扭過小腦袋看着媽媽,笑啊笑。每次吃奶都像過節一樣,每次吃完奶,他都容光煥發,小臉蛋兒像只熟透的了小紅蘋果。

吃奶能夠給Sam帶來如此巨大的歡樂,我為什麼要斷了他呢?

Miranda一歲十個月的一天,我從外邊回家來,她飛奔過來要求「吃媽媽奶奶」,並且一本正經地宣告「吃兩口」。看着她那可愛的模樣,我們都笑翻了。從那之後,每次她叼上奶,我們往往逗着問她:「吃幾口呀?」她嘴裡忙着,騰出小手來,伸出一根手指頭。過了幾分鐘,我們再逗她:「好了,吃夠一日啦,不吃了吧?」Miranda則頭也不抬地伸出兩根手指頭來,小臉兒上一副得意的笑容。

吃奶能夠給我們帶來如此妙趣橫生的回憶,我才不要着急斷了呢!

這種快樂,也絕非我和Sam母子倆或者我和Miranda母女倆單獨享受的。宣傳母乳餵養這些年來,接觸了成千上萬的母乳媽媽們,無數的媽媽告訴我,她們最享受的,或者是最懷念的,就是給孩子餵奶的甜蜜溫馨時光。

再說,母乳就是方便——

帶着孩子出外旅行,母乳是天然的健康的零食,強於帶着一堆瓶瓶罐罐到處找開水,也很容易消毒不當導致疾病。

孩子勞累了、煩躁了、哭鬧了,母乳是天然的鎮靜劑,而且神速神效,一口叼上,全身放鬆。西爾斯醫生在他的著作中說過,那些不吃母乳的孩子,大人要想盡辦法安撫他們,至少需要20分鐘到半個小時,到最後鬧的大人也心煩意亂。 孩子摔倒了,嗑疼了,母乳是天然的止痛藥。

孩子生病了,不舒服,不想吃飯,母乳是天然的滋補品,既從生理上保證營養,又從精神上安撫病兒。

2006年12月,美國的一家4口在外出途中,車陷大雪之中,父親下車尋求救援路上不幸身亡,母親帶着兩個女兒——一名四歲幼童,一名七個月的嬰兒,躲在冰冷的車中,用母乳餵養兩個孩子,提供熱量、營養和溫暖。母女3人等待了整整9天,直到救援人員發現她們。被救當時,人們驚奇地發現,兩個孩子的狀態十分良好。可以說,母乳拯救了兩個孩子的生命。這個奇蹟轟動了全國,故事被廣泛報道傳揚。

很多堅持給學步兒餵奶的媽媽們反映,她們根本躲避不了外人的「好意」,耳邊一天到晚轟鳴着不容分說的勸告聲乃至命令。這些勸告和指令來自四面八方:家人、醫生、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母乳媽媽們身陷「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孤軍奮戰,力不從心。

在很多人眼裡,堅持給孩子哺餵母乳這樣一件有利於兒童身心健康的好事,是不可思議的、難以理喻的、應該制止的。而粗暴地命令孩子、呵斥孩子、用「不聽話就不要你了!」這種威脅來要挾孩子等等傷害兒童的行為,人們卻司空見慣、習以為常。

國際母乳會建議母乳媽媽們這樣婉轉而簡短地回絕那些勸說她們斷奶的人:「哎,我太懶了,斷不了。」

的確,一想到餵奶粉的繁瑣,看到那些瓶瓶罐罐奶嘴小勺加上消毒鍋消毒藥水,我就頭大;再想到要將一個吃慣了母乳的孩子轉到適應奶粉奶嘴的那種掙扎那種艱難,我就退縮。母乳永遠新鮮,無需消毒;母乳永遠恰到好處,無需折騰溫度。再說,我的兩個孩子都從來不接受奶瓶奶嘴,從10個月開始直接過渡到用杯子喝水,算是這輩子都跟奶嘴絕了緣。

孩子一歲之後,我慢慢培養他們喝鮮奶。Sam一開始比較牴觸,我就把牛奶攙在米粉里餵他,讓他逐漸熟悉牛奶的味道。在幾個月的時間裡,他有時候喝得多,有時候一點兒都不喝。好在他愛吃酸奶、魚肉、豆腐、雞蛋,幾乎什麼都愛吃,所以該從牛奶中攝取的營養方面沒有欠缺,我也就沒有操心他對牛奶的攝入量問題。一歲半以後,他就能一口氣喝200毫升的鮮奶了。

母乳餵養遠遠不止於一種餵養手段,它是母親理解和滿足寶寶需求的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徑。哺乳時母子身體之間的親密接觸與交流,使得媽媽和寶寶在身心兩方面感到合二為一,在寶寶的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母親對於愛撫和關懷的需求也得到了滿足。母子息息相關,相依為命。西爾斯醫生說,母親通過餵奶,更加深刻細緻地了解寶寶的性格和需要,也更加充分地掌握成功養育自己孩子的訣竅。

我的兩個孩子都是吃母乳一直吃到兩歲,也一直都和媽媽心貼心。他們最愛媽媽,也最聽媽媽的話。以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來看,兩歲左右,孩子步入「第一反抗期」,對父母的要求都愛說「不」,經常任性哭鬧、難以調教。英語中有一個詞來形容這個階段,叫做the terrible twos,「可怕的兩歲」。

幸運的是,我的兩個孩子都順利地渡過了這一階段,雖然都有愛說「不」的時候,卻因了母乳的功勞,而沒有出現不可收拾的局面。母乳餵養把他們變成了國際母乳會出版物里所描述的the terrific twos,「可愛的兩歲」。 我深切地體會到:做一個好媽媽,養一個好孩子,一切從母乳開始。

好好吃飯,天天長肉

出門在外,給已經會走路的孩子餵奶,經常聽見旁人驚嘆:「這麼大了,還吃媽媽的奶哪?」繼而又好心地勸我,「斷了吧,再不斷該不好好吃飯了。」

經常有餵奶的媽媽向我諮詢:「孩子X個月了,家裡人、朋友、同事、甚至醫生都勸我斷奶,說是不斷奶,孩子就不會好好吃飯。」

幾年前,隨便翻開一本中國出版的育兒雜誌,都能看到這樣的信息:「嬰兒6個月以後就應該斷奶,否則會影響對固體食物的接受,影響孩子的發育成長。」

甚至有些「專家」在電視節目裡也斬釘截鐵地勸告廣大觀眾媽媽:「10個月以內一定要斷奶,不然會影響孩子吃飯,影響他對營養的吸收。」

我真不明白,從什麼時候開始,吃母奶和吃飯,成了水火不相容、勢不兩立、不共戴天、你死我活的仇敵???

危言聳聽,能讓那些堅持母乳餵養的媽媽們後脊梁骨上冒出一串串的冷汗珠子來。

果真如此嗎?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饕餮的兒子

摘抄幾段以Sam為第一人稱寫的日記:

一歲一個月,在香格里拉飯店陪伴爸爸開會——「這兩天早餐吃的是一樓咖啡苑的自助餐,我能吃下半隻omelet,半碗白粥。」幾天後,「我們去北京唯一的一家希臘餐廳吃飯,我特別愛吃魚湯和Mussaka……晚飯去一家新開張的泰國印度餐館,特別好吃。我吃了好多河粉、饢、香葉包雞和蒸魚。」

一歲兩個月,在北京順義縣的一所意大利農莊——中午我吃得特別多,從頭吃到尾:三盤開胃菜,我吃土豆、奶酪、麵包,後來的兩張pizza、三盤通心粉,還有烤肉串、烤排骨、烤雞胸,直到最後的甜點蛋糕,我哪一樣也沒錯過。甚至農莊主Claudio叔叔端着盤子給所有來賓的薄脆餅乾,我也拿了一塊「嘎嘣嘎嘣」地吃。Dennis舅舅驚訝極了,說我真能吃! 幾天後的一個周末——從家具城出來,我們散步到日壇北路,我坐在車裡睡着了。午飯是在Torer0飯館吃的西班牙菜,我吃了gazpacho湯、菠菜湯、tortilla、雞肉棍、蘑菇燴魷魚、香腸汁通心粉,還有好多麵包。媽媽又去Jen-ny Lou’s Shop買了一些東西,然後我們就回家了。晚上吃媽媽做的泰國咖喱雞。

一歲三個月在香港——5點多時,大家都紛紛趕渡輪迴家了。但朱核叔叔一家人留了下來,和我們吃完晚飯再走。我們去了那家海鮮飯館,這次媽媽叫了一條兩斤重的大石斑魚,一斤花螺,一斤蝦,還有很多菜,她還為我要了一碗米粉。但是無論她餵我什麼,我都吐出來不吃。媽媽說可能我不餓,就沒再管我,直到那條魚上桌。石斑魚太好吃了,我一口接一口地吃,媽媽說我足足吃了有三兩魚肉,真是個富貴肚皮!

回到北京後的一個周末——星期天上午我們全家去日壇公園玩兒,在水塘邊看別人釣魚,去兒童遊樂場坐高空火車和遊戲車。午飯是在一家叫「南一蠻亭」的日本餐館吃特色燒烤,我特別愛吃三文魚和鱈魚,還有冷麵和蘑菇烤肉。那天只有我們三人吃飯,飯館裡所有員工都來逗我玩兒。老闆還送給我們一人一杯紅豆冰激凌,我都吃下了。我要喝啤酒,爸爸不讓,我對他翻白眼,媽媽笑壞了。

一歲四個月的一天——晚上姥爺和小姨來,還有從美國來的爸爸的老闆Mai阿姨,我們一起去吃海鮮。媽媽叫了一條石斑魚、半斤基圍蝦、一煲腊味香芋、一盤海鮮蒸豆腐、一罐沉魚落雁湯,還有好多別的菜,我每樣都吃了不少,當然最愛吃魚。

一歲六個月——我又到了貪吃的周期,第一道菜是魷魚絲汁澆炸茄子片,媽媽從配菜下邊搶救出來一些沒有澆上咸汁的茄子片,給我拿在手裡吃。哇!油炸的東西就是好吃,我一口氣吃了4片(是那種豎切的長茄子片)。後邊上的菜有紅燒日本豆腐、啤酒魚、鐵板牛柳、冬瓜等等,我一樣沒落下,拌着飯吃了兩碗,還喝了煲里的排骨湯。旁邊桌子上的人看着我,都驚訝地說,這孩子真能吃!這頓飯吃完,我的肚子像一隻熟透了的西瓜一樣圓滾滾的。

這樣的紀錄有很多很多,篇幅所限,我無法一一列出。需要解釋一點:上面列舉的都是一些飯館食品,並不是說我們頓頓飯都在外邊吃。我們一星期中,周一到周五在家吃阿姨做的中餐,周末出去吃一兩頓,其他的時間由我來烹調西餐。家裡做飯的詳細記錄比較少,只有簡簡單單的一些描述——

「晚上媽媽做蔬菜湯,有土豆、胡蘿蔔、蘑菇、秋葵、洋蔥和玉米,拌着通心粉給我吃。」

「媽媽做了一種紅腰豆、番茄干、胡蘿蔔配羅勒葉的通心粉醬,可好吃了,我一口氣吃了滿滿一小碗。」

「晚上媽媽給我用鴨湯拌土豆胡蘿蔔燜米飯,最後撒上一層黃瓜。」

在我的記憶里,Sam從來都是胃口好、飯量大,無論世界上哪一民族的飯菜,他都吃的津津有味,從不挑食。這一點其實要歸功於母乳餵養,母乳餵養有助於孩子接受固體食品,因為母親的飲食成分與味道會滲透到母乳里——因此專家都勸告母親在哺乳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儘量避免刺激性食品,以免引起嬰兒的不適、過敏甚至拒絕吃奶。孩子從母乳中已經遍嘗人間百味,十分樂意接受新的食品。倒是那些吃奶粉的孩子,免不了有時會挑食,因為奶粉的味道千篇一律,沒有變化,孩子習慣了單一的口味,不願意接受新花樣。

Sam有沒有吃不下飯的時候?當然有啊。他生病的時候就不愛吃飯,只要吃媽媽的奶。旅遊到了陌生的國度和環境裡,他會有一兩天更加頻繁地吃奶,飯吃的比較少,甚至拒絕當地的飲食,只要吃自己熟悉的食品。這種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而引起的變化很正常,我從來不為他一頓兩頓沒吃夠而焦慮。

還有人說,如果不斷母乳,孩子就永遠不會接受奶粉或者鮮牛奶。

母乳比奶粉和牛奶香甜,吃慣了母乳的孩子當然抗拒奶粉和牛奶。但是這絕對不是一種「永遠」不變的狀態,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更無需採用斷奶這種笨法子。

序言

我的書到期了,打算再版,選好出版社後,跟他們談出版的相關事宜。第一次見面,他們提出的第一件事就是:如果能請到小巫寫什麼就太好了。

他們不知道我和小巫的關係,說這話時幾個人眼睛發亮,詭秘地笑着。我知道通常這種狀態是講話人提出了一種難以實現的願望,而感到不好意思。我馬上安慰他們說:沒問題,我一定請到小巫來寫。嘴上這樣說,心裡卻想,請她寫個序算什麼,騙她出來跟這幾個她的崇拜者吃頓飯也做得到。出版社的人反覆表示,小巫的書做得很好,一開始我明白他們說做得好是指版式啊、宣傳啊什麼的,後來發現他們是指寫得好,我立刻肯定了我對出版社的選擇。因為,欣賞小巫的編輯應該是沒問題的。

小巫的每一本書都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風潮,她的觀點成為媽媽們嘴裡的新詞,改變了一代人的觀念,使一代孩子受益。 第一本書是講母乳的餵養的,那時我的兒子大了,我讀這本書是被她書中透出的教育的天賦和人格魅力所吸引。

推薦

《給孩子自由:中西理念衝撞中的早教(修訂版)》由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1]

參考文獻